近幾年,國內(nèi)掀起了電視演講類節(jié)目的熱潮,各大電視臺紛紛推出演講類節(jié)目,很多人選擇這類節(jié)目的目的,是獲得新知、享受思維的碰撞,跟隨演講者的腳步,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當人們不再滿足書本知識的吸收速度,通過視覺獲取新知就成為了趨勢。美國沃頓商學院一項研究指出,以口頭表達的講解,其信息留存比例只有10%,但當我們運用口頭、視覺化以及情感參與的方式,人們的信息留存率就高達92%。
懂懂有個發(fā)愁是否要做孕前基因檢測的朋友,買書和上網(wǎng)查詢很多資料,依然對基因檢測一知半解。偶然發(fā)現(xiàn)了DIGIX TALK的一期演講節(jié)目:分子基因生物學博士葉睿在20分鐘里,把什么是基因、基因檢測的意義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與演示呈現(xiàn)了出來,最終讓她放下了心結。
春節(jié),在一局游戲對戰(zhàn)與一集DIGIX TALK節(jié)目中,懂懂筆記選擇了后者,并收獲滿滿。
換個認知視角,感受不一樣的新知春節(jié)
不同于大多數(shù)理性認知與科普的演講類節(jié)目,DIGIX TALK的吸引力,不止是有基因檢測、無人駕駛、古生物研究等科技新知,更有旅行者的烏托邦這種探索精神世界的自我剖析。理性與感性交織,不經(jīng)意間就能觸動人內(nèi)心的柔軟處。自從華為終端云服務去年推出這個內(nèi)容之后,懂懂像追劇一樣的每期等待DIGIX TALK的更新,不止是為了獲得知識,更是期待一次心路歷程。
今年節(jié)前,早早就收到華為終端云服務的信息,DIGIX TALK春節(jié)特輯從1月24日延續(xù)到1月31日,動物保護學家、建筑師、音樂人......每一位行業(yè)重量級演講者,都是有故事的人,而這八期節(jié)目也成為懂懂春節(jié)期間的“必修課”。
每年春節(jié),“回家”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回家不僅僅是人類的情節(jié),更是很多動物的生死考驗。就在春節(jié)當天,“熊貓爸爸”張和民便講述了一個大熊貓回歸自然的漫漫回家路,一下便戳中了懂懂筆記的淚點,從動物園終老或野化放歸,背后是30年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
來自云南村莊的孩子們,坐在山頭上等候遠方父母回家時,寫下了一首首小詩,他們有位詩人老師康瑜,她教厭學的孩子寫詩,讓這些詩成為大山里的“光”。康瑜堅信,當孩子們學會用詩歌敘說自己對于世界的希冀與善意,未來終會找到屬于自我、點亮生活的光芒。
?
DIGIX TALK春節(jié)特輯的策劃十分獨特,從往日精彩紛呈的頭腦風暴,邁向了心靈的滌蕩,圍繞春節(jié)這個主題,用家的內(nèi)涵,詮釋人生精彩。
在演講者的故事中,作為屏幕前的觀眾,懂懂筆記仿佛有種穿越之感,不再是單純的接收演講者的思想與認知,而是一同品味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思考。
雖然這次“家”的味道略有苦澀,卻也充滿了執(zhí)著的信念與溫情的呵護。接下來,便要走出家門旅行一番了,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師耿朔便以春節(jié)旅行為題,講述在旅行中對歷史遺跡、出土文物、古老建筑推敲探秘的趣味故事。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耿朔認為,構建歷史認知不是歷史學家的專利,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對歷史現(xiàn)場的感知力。在旅行路上打開新的視角,打破時間的距離探索歷史現(xiàn)場、與歷史人物共享同一空間,或許能收獲對過去時空更立體、更廣闊的認知。
傾聽科技與人文的碰撞,探索生活點滴之美
以科技起家的華為,總能帶來各類科技新知,作為華為終端云服務擁抱新知和多元觀點的分享平臺,DIGIX TALK春節(jié)特輯怎么可能沒有科技類演講內(nèi)容呢?
科技本身便源自我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認知,所以DIGIX TALK連著幾期內(nèi)容,并沒有將科技直接擺上前臺,而是把它與人文結合,每一位演講者都帶來全新的科技觀點、專業(yè)視角,每一個故事又都在探索人文之美、生活之美。
STUDIO QI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戚山山,沒有一句建筑設計的專業(yè)名詞,反而是從她的生活、她的腳印、她眼睛,帶領觀眾感受自然與建筑的和諧與共生,用一個暖心小故事“九舍”民宿,呈現(xiàn)了建筑那一股溫柔的力量。
戚山山說:“有一位客人媽媽告訴我,她帶著兒子入住‘九舍’后去別的古鎮(zhèn)里游玩,而小男孩卻一直哭鬧著要回家。后來她才發(fā)現(xiàn),孩子說的家指的就是‘九舍’。小男孩喜歡‘九舍’里肆無忌憚地奔跑,‘九舍’對他而言就是家?!?/p>
?
在初四的節(jié)目中,更是拋出了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科幻與科技的邊界在哪里?演講人姬少亭引用了加拿大的科幻教父羅伯特·索耶的一句話:“科學技術制造汽車,科幻預言堵車?!痹瓉砜苹脮ヮA言未來,但并不一定承擔預言未來科技可能性的責任,因為科幻更關注的,是未來科技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
如果戚山山的演講中,帶來的是建筑科技與自然情懷之美,那么姬少亭在演講中犀利的思考,就是一種猝不及防的科技與人文碰撞。從姬少亭背后的銀幕上,可以看到她游走在科幻與科技的世界中,探索著科幻、未來科技和人類進化的全新命題。
在演講者的述說中,屏幕中的世界組成了懂懂筆記的世界,雖然是用華為手機投屏電視,卻仿佛置身于演講者身邊,置身于演講者的腦海中。
DIGIX TALK作為一個全新的演講平臺,把內(nèi)容做得足夠深的同時,也運用了更多的視覺科技手法,把屏幕前的觀眾拉入演講者的世界。雖然華為音樂也能聽到DIGIX TALK,但懂懂筆記更喜歡觀看視頻節(jié)目。
不成想,緊接著的演講者,就熱愛用聲音來感受他的世界。聲學空間設計師李星宇分享了他在亞馬遜雨林中收集聲音的驚險旅程,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尋聲”的思考。他說:“現(xiàn)代生活里有太多東西干擾視聽,我希望大家能夠慢下來,學會傾聽,與身邊人多做交流,首先從好好聽對方的聲音開始。在建立起這種友善、平等的交流后,人與人之間的心墻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不管是視覺還是聽覺,DIGIX TALK都十分注重節(jié)目現(xiàn)場的氛圍與體驗,更把觀眾的臨場感做足。這種精益求精的背后,也是華為終端云服務在“探索更美好的數(shù)字生活”進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不僅是向用戶分享新知和多元觀點,更滿足了用戶智慧生活的體驗,把更多美好的價值主張,用科技手段將其映入生活。
走近未曾關注的領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精彩
許是生活歷程走得有點遠,在DIGIX TALK春節(jié)特輯最后兩期,又開始了各種燒腦。演講者黑一烊就拋出了創(chuàng)意實踐的全新概念:社會提案。他說:“設計需要從社會中吸取營養(yǎng),所以我們開始在生活領域中有所思考,在生活中搜尋能夠啟發(fā)創(chuàng)意的介質(zhì),希望通過創(chuàng)意的活動讓社會大眾有所觸動、用創(chuàng)意留存美好記憶,這就是社會提案。”
黑一烊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論證了社會提案的價值。面對臺風過境倒伏的樹木,大多會在綠化垃圾廠被粉碎成廢末,但黑一烊提出“山竹”計劃,把這些樹木設計制作成“山竹”椅子,讓他們重新回歸城市。當我們覺得城市是冰冷的,一些老物件在逐漸失去,實際上是我們對生活創(chuàng)意的缺失。
?
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陳征也講述了一件跟樹木有關的故事,但他談的不是創(chuàng)意的激發(fā),而是物理學上組成世界的“積木”。他用“積木”來闡述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的原子理論,認為世界像積木一樣是不連續(xù)的,由一些不可分割的最小單元組成,帶來關于世界構成、事實分析、觀點推斷的硬核物理科普。
懂懂筆記能在春節(jié)期間,堅持不落的收看DIGIX TALK節(jié)目,并且寫出一篇隨筆,正是因為在這里,除了讓懂懂筆記收獲更多的知識,還能收獲不同的人生體驗。很難在DIGIX TALK看到演講者帶有主觀色彩的指點江山,站在這個講臺上的演講者,不是以思考者的身份,就是以親歷者的身份,引領觀眾領略他們的認知世界。
【結束語】
因為是春節(jié)特輯,所以DIGIX TALK的節(jié)目中,人文色彩更為濃郁,這也讓懂懂筆記感覺到十分放松,過往DIGIX TALK的節(jié)目,需要聚集更多精神跟上演講者的思路,探索全新的科技新知。而DIGIX TALK春節(jié)特輯的節(jié)目,更多是演講者搭建好科技與人文交織的世界,歡迎觀眾們?nèi)ヌ剿鳌?/p>
DIGIX TALK除了在華為視頻中上架,在華為音樂上也可以收聽,并且上線了手機線上知識分享APP滔客說,讓這個節(jié)目快速積攢著人氣。從2019年9月上線第一個演講開始,DIGIX TALK在華為視頻已擁有超過幾十萬次的點擊觀看,滔客說APP、AI音箱、華為音樂的點擊量同樣突破幾十萬次。
作為華為終端云服務推出的首檔演講內(nèi)容,DIGIX TALK有華為科技內(nèi)涵的明顯印記,同時也在努力中和科技與生活的界限,與觀眾一同探索科技之美,給娛樂當?shù)赖纳顜砹瞬簧倏萍夹轮恼{(diào)劑。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jīng)媒體經(jīng)歷,業(yè)內(nèi)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fā)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tài)鏈戰(zhàn)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