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林不二子
近些年,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已經愈發(fā)趨勢化,僅2019開年至今,就有《東宮》《黃金瞳》《如果可以這樣愛》等多部網文IP改編之作,不過有一個現象就是選擇進行改編的題材相對比較集中,男頻多是探險、成長,女頻多是大女主、甜寵或校園類,這確實反映了當下受眾的一個喜好趨勢。
不過,短期內同題材的大量冒出,容易由同質化引發(fā)市場的審美疲勞,因而從行業(yè)發(fā)展角度來看,要想在當下再次找到IP改編與影視劇市場需求的平衡,不如挖掘網文領域非最火熱題材的潛力,既能形成內容的差異化,也有望再次引發(fā)新題材的潮流。
市場做好準備,懸疑諜戰(zhàn)片或將再刮春風
前段時間,有一檔名為《隱形守護者》的游戲極具討論度,它吸引人的原因不僅是貼近了當時正火的“影游互動性”概念,同時諜戰(zhàn)的題材也讓人看著過癮,這也讓讀娛君想起,多年前在影視領域就曾刮過的“諜戰(zhàn)風”。
2008年一檔《潛伏》徹底拉開了諜戰(zhàn)劇的大幕,隨后眾多諜戰(zhàn)劇沖進市場,或精致或爛俗,共同將“諜戰(zhàn)”題材帶入了視野,之后每隔兩三年市場上都會出現一部優(yōu)秀的諜戰(zhàn)劇,從《懸崖》到《偽裝者》再到《風箏》都是如此。
不過近兩年,由于更多題材的涌入,加上不少諜戰(zhàn)片沒能跟上時代審美進行突破,都讓“諜戰(zhàn)熱”逐漸冷卻,雖然仍有諜戰(zhàn)劇出現卻達不到往日那般關注度,因而按照市場流行規(guī)律,暫時蟄伏的諜戰(zhàn)題材或許能再次引爆市場。
那么沿著這個思路,讀娛君最近看到了一本未來可能極具潛力的網絡小說IP——《民國諜影》。
之所以看好《民國諜影》,首先從數據上來看它非常亮眼。在起點中文網上,該小說自2019年以來就一直穩(wěn)定在男頻月票榜前五,訂閱比例達到4:1,讀者很容易變成忠實粉絲,這些都說明該小說擁有極強的粉絲粘性與粉絲基礎。
要知道,這是該書作者尋青藤在網絡上的第一本書,不像其他大神作者那樣本身就帶有粉絲影響力,可見《民國諜影》內容層面上對于新粉絲的吸引力,這在作品改編為影視劇后,或許也會體現為對非垂直觀眾的吸睛能力。
在懸疑諜戰(zhàn)片熱潮或將回歸的背景下,數據上的成績,是證明《民國諜影》可改編的基礎,不過其在內容上的亮點,才真正是引起我們關注的原因。
貼近當下市場審美,《民國諜影》的不一樣
其實,正如前文所言,諜戰(zhàn)劇和諜戰(zhàn)小說雖不是最主流題材內容,但一直以來在這一領域的作品并不少,那么《民國諜影》有什么不一樣,這么受人看好?在讀娛君的理解下,最主要的就是《民國諜影》貼近了當下市場的審美趨勢。
首先從題材上來講,《民國諜影》雖屬于諜戰(zhàn)類型,但其中也有很強的懸疑元素,究竟誰才是隱藏的日本間諜,在發(fā)現間諜后如何去抓捕,都能夠讓讀者或者說觀眾揪心,這種燒腦的情節(jié)非常符合當下觀眾的喜好。
同時,在情節(jié)節(jié)奏上《民國諜影》也處理得當。前面鋪墊主角寧志恒進入到軍事情報處只用了三章,第四章就交代了寧志恒在情報處需要面對的人物關系,第五章就進入到了第一個需要主角處理的事件,可以說情節(jié)推動速度相當之快。追求情節(jié)緊湊已經是當下的趨勢之一,網絡平臺上的倍速觀看功能就是這一趨勢下的產物,而《民國諜影》的快節(jié)奏就能避免觀眾疲勞。
當然,在快節(jié)奏中小說并沒有忽視細節(jié),比如初到軍情情報處,寧志恒就觀察到作為上司的同門師兄衛(wèi)良弼與隊長梁德佑不合,這個埋好的人物關系伏筆,在后續(xù)的故事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寧志恒第一個抓捕到的間諜付誠,也帶出了后續(xù)的一個間諜組織暗影小組,眾多的細節(jié)伏筆在后面劇情中一一揭開,也能完成當下觀眾最喜歡的“劇情反轉”效果。
而另外一個內容上的亮點,就是反派的智商在線,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旗鼓相當的智斗。在故事中,多年前日方就開始培養(yǎng)生活在類似中國環(huán)境中的小間諜,讓他們的行為與中國人無異,這就增加了揪出間諜的難度。而在以寧志恒為代表的軍情情報處逐一抓捕了間諜組織成員后,日方也開始思考是誰泄露的情報進行反向推理,最后決定保留一名中國的己方間諜,繼續(xù)迷惑情報處,這些都讓故事呈現出了你來我往的精彩斗智過程。
多年前涉及敵我沖突的影視劇往往都把反派刻畫的非常愚蠢,主角戰(zhàn)無不勝看似爽快,但難免讓觀眾感覺無趣,近兩年大眾也越來越喜歡看高手過招,此前《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就被指過于傻,但最終觀眾對劇集買單也是看到了這份傻背后還有高人智慧。因而身貼燒腦、懸疑標簽的《民國諜影》在這一方面也完成的很好。
除了這些內容上的設定,小說本身在人物塑造上也可圈可點、立體豐富。主角寧志恒雖然初期只是國黨情報機構人員,但在逐漸深入后對紅黨的精神和行事作風愈加認同,隨后借助成為多面間諜成為了游走于國黨、紅黨、日本三方勢力的人物,這不僅為寧志恒的故事留出發(fā)展空間,也一點點呈現了寧志恒在精神上的糾結與壓力,讓寧志恒這個人物不是一個絕對正面的單薄形象。再加上寧志恒對敵人狠絕,對弱小普通人卻十足憐憫,在處理了人販后一直不忘將無辜的小孩送到安全的大后方,也讓這個角色更加豐滿。
同時,無論在正派還是反派陣營,作者都精細刻畫了多個人物,構成了民國時期的諜戰(zhàn)群像,像是被寧志恒挖掘的南京警察小頭目劉大同,本身只是為了討好軍方卻逐漸認同了寧志恒時時幫助他,類似這樣的小人物在《民國諜影》中也比比皆是,通過群像的刻畫也讓年輕觀眾們更了解了當時“地下英雄們”的不易。某個小人物在日后突然產生重要價值,也能讓觀眾有“恍然大悟”之感,可以說這樣的設定也是讓《民國諜影》更精彩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民國諜影》中感情線十分單薄,雖然看似缺少了情感的填充讓人代入感減弱,但實際上更少的情感糾葛能夠讓觀眾更沉浸在主角推理、抓捕的故事中,以往不少諜戰(zhàn)內容都夾雜著感情戲,讓觀眾經常跳戲,《民國諜影》則能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
因而總體來看,《民國諜影》在內容上多有亮點,既與以往的諜戰(zhàn)劇有明顯的差異,比如強化懸疑元素、弱化情感線,又符合當下觀眾所喜愛的潮流,快節(jié)奏、強智斗、人物立體,這些都是《民國諜影》進行影視化改編的優(yōu)勢,這也是讀娛君十分看好的原因。
正向價值觀引導下,《民國諜影》影視化只欠“東風”
當然,在考慮網絡小說影視化改編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作品為市場帶來的價值。畢竟影視劇的受眾范圍相對網絡小說更廣,那么對市場的影響力就更大,因而在提到IP改編時就需要作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那么就《民國諜影》來看,其在價值觀上也一直樹立正向、積極的標桿。比如主角寧志恒選擇以代號“影子”為紅黨深入日方間諜組織的原因,就是看到了國黨體制內部的丑陋,上司因不愿站隊就被邊緣化本身并沒有影響到寧志恒,但他卻為此感到憤怒,逐漸對國黨的體制以及信念產生動搖,才最終堅定了為紅黨效命的方向,這種對待不公而產生的正義感,正是正向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同時,寧志恒為堅持自身價值觀而陷入險境,為信仰努力并獻身的精神,其實也能對當代年輕人產生積極向上的價值引導。如今社會上利己主義的趨勢愈加明顯,《民國諜影》中透露出的為他人努力,站在更大視角上的思考,也都是能感動我們的一點。
而從政策方面來看,《民國諜影》既沒有對英雄的污名化,也沒有無邏輯的歷史事件改編,首先就避免了政策上的風險。并且主角寧志恒堅信共產主義的步伐,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都會讓其成為一部受政策歡迎的劇集。
綜上,讀娛君認為,在懸疑諜戰(zhàn)題材或將再起東風的市場環(huán)境下,《民國諜影》會是一部極具改編價值的優(yōu)質網文,未來也會成為相對優(yōu)質的影視劇作品。而就現在來看,小說《民國諜影》到影視劇《民國諜影》,可能就差一陣愿意具體執(zhí)行的東風了。
*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