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表面是劫富濟貧,實際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抗群氓的故事。
胡萬逼死小六子的那場戲,就是群氓的狂歡。以吃了兩碗粉只給一碗粉錢的“污名化”,把六子逼到剖腹自證的絕境,起哄架秧子的老老少少,熱熱鬧鬧地看著小六子劃開肚皮,然后一哄而散。六子絕望地跪求大家:你看看,是一碗粉,我真的只吃了一碗……
Who Care?
什么熱搜能讓相當于中國總人口的一半都讀一遍?
答案是:辛巴。
但他應該是高興不起來的,因為這回實在太冤了。就好比小六子在剖腹自證只吃了一碗粉的清白之前有一屋子人看熱鬧,當他劃開肚子懇求大家作證自己確實只吃了一碗粉的時候,這個屋子里沒人了。
壞事傳千里,好事不出門。關鍵這個壞事……它不是真的,是胡萬故意搞出來的,你說冤不冤?
故事夠殘酷,然而現(xiàn)在真實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比這更殘忍。
鍵盤一響,黃金萬兩,極低的成本,帶來極大的收益,反正世上好人多,網上壞人多,好事留在世上,壞事都去網上。
編點兒模棱兩可捕風捉影的瞎話,流量嘩啦嘩啦,這種“outlaw”式的所謂自由,實在太誘人了。
1
直播越合規(guī),有人越想讓你干點壞事
宋丹丹說了,在羊圈里盯著一只羊薅羊毛遲早被發(fā)現(xiàn)。但在網上,逮著熱點使勁編故事,卻是一種安全的策略。
直播行業(yè)是熱點,大家都盯著,所有動作都會被放大。
按照這個邏輯,其實直播業(yè)內人都小心翼翼,這也是倪叔從去年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判斷,事實也是如此。
不合規(guī),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直播的問題好像是太追求合規(guī)了,以至于觀眾們索然無味,還有人就希望直播出點事兒才好,實在沒事兒就編點事兒,要不然流量怎么進他的口袋呢?
于是,直播的根本矛盾就變成了:
“日益合規(guī)的直播行業(yè)與日益稀少的負面新聞之間的矛盾”。
網紅反詐警官老陳被莫須有的“賺錢論”給逼得辭了職,哪怕他曬出了所有直播打賞收入都早已捐做公益;
翻看一下評論區(qū)里一片罵聲,大家根本不聽你的解釋,也不看你擺事實講道理,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看你的面相就不是好人”……
無獨有偶,最近賈乃亮也被一篇“漏稅2億”的假新聞給逼得發(fā)出律師函,甚至在查明是假新聞之后原作者刪了帖子卻還是被頂上熱搜……
雖說不能與辛巴的7.8億閱讀量相比,可這2.4億的閱讀量,也是平地驚雷,招誰惹誰了呢,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也有N多人盯著你吶,你再苦再累,也抵不過人家動動鍵盤給你模棱兩可地來幾句……
真是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
最后逼不得已,挨個兒發(fā)律師函,發(fā)公告發(fā)聲明,但看上去收效甚微,謠言繼續(xù)發(fā)酵,熱搜繼續(xù)升溫。這可真是跳進黃河洗不清,反正輿論就起哄,倪叔行文至此不忍驚呼“電視劇里烈女以死自證清白”的橋段,在如今的網絡上居然大有用武之地啊……
這說明什么?
大家其實并不關心老陳是不是真的賺了錢,也不關心賈乃亮是不是真的漏了稅,其實說白了跟大家一點關系也沒有,而每個人都只關心一件事:
這件事和自己的偏見有關系:“我早說過吧,好人誰做直播……”這樣一個預先設定的偏見,必然會在選擇性看見中得到“證實”。
流量時代,熱度來得快,速度一快,就沒人愿意停下來想一想。抖音里有所謂“黃金三秒鐘”法則,一個短視頻要在前三秒把人吸引住。UC震驚部所過之處,無人不震驚。所以編故事的人太知道怎么玩了,誰也沒興趣看真相,因為真相需要時間。
而編出來的事,最能擊中看客的痛點,只看標題就夠了,看完就一哄而散,剩下當事人在那懇求:你聽我解釋啊,我真的沒有……
2
米蘭達警告可能應該倒過來念
TVB經典港劇給我們普及了米蘭達警告:“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說的每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痹谙鄬乐?shù)姆ㄖ苇h(huán)境下,你說的每句話都很重要,都需要負法律責任。
可現(xiàn)在的網絡輿論似乎反其道而行,米蘭達警告在網上也好像應該倒過來念:“反正你的每句話都沒人追究,你盡管大聲嚷嚷?!?/p>
還是接著文章開頭的辛巴熱搜說。
7.8億的熱搜閱讀量,簡單理解一下,全中國有一半的人讀到了這條熱搜……
辛選,這只直播羊圈里最悲催的羊都快被“嚷嚷”禿了,熱搜之下的場景可想而知:啊聽說了嗎,那個辛巴又賣假貨啦,我就說吧……
辛巴這次頭是真的要禿了,趕忙發(fā)公告說明情況。
原來是蛋蛋帶貨的某件獲得授權的商品,原商標持有人轉讓給了新商標持有人,結果新商標持有人說辛選帶的不是我家的貨。那當然不是你家的貨,那是老商標持有人合法授權給辛選的,授權之后才在直播間里帶的貨,帶完貨了商標轉讓了,你跳出來說那不是我家的貨……
7.8億熱搜之后沒多久,該品牌出來道歉了,也證實了辛選所言非虛:
可惜的是,這條致歉的閱讀量遠不及此前“疑似售假”的閱讀量:
一句不負責任的“售假宣言”帶來7.8億的閱讀量,一篇輕飄飄的“致歉聲明”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閱讀量。
3
每個人都能被網暴15分鐘
無論是陳警官,還是賈乃亮,抑或辛選的主播,他們都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做了直播,二是在所謂“網曝”后又被“網暴”,苦苦澄清卻沒人愿意聽。
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這句話不少人聽過。但他還有下半句,叫:“然后再搞死一個名人?!睋Q算成今天網絡輿論的這種苗頭,應該是“每個人都能被網暴15分鐘”。被網暴的同時,你出名了,然后被遺忘,誰也不關心真相。
老陳很冤,賈乃亮很累,辛選又冤又累又受罪。
網暴,不分青紅皂白的網暴,道歉后卻早已無可挽回的網暴,哪個更可怕?
哪個都挺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每個參與網暴的人都對這場暴行感到集體無意識。
今年真的太難了,各行各業(yè)都很難,直播行業(yè)也不例外,一方面是越來越合規(guī),所謂的負面新聞大多經不起推敲,另一方面是大家越來越喜歡看有人比我更倒霉更不堪……
一個互相傷害、花式內卷的虛擬世界,受傷害的是所有人,除了,那些編造和散播謊言的職業(yè)陰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