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本是為了提供聊天即時反饋的功能,在人類對于時間的主觀感受下,卻帶來了許多負作用。在「對方正在輸入…」的顯示過程中,人類衍生出或積極消極的想法,種種猜想甚至能夠延伸到銀河系之外。面對這樣的困擾,或許最簡單的辦法,是視而不見。
01
從時間知覺的角度看,「對方正在輸入…」這個功能帶來的負作用>正作用——換句話說,這個功能或許有不如沒有。
這項專利的擁有者設計這個功能的初衷是:
當時的實時聊天軟件并不會告訴你,對方是否有對你發(fā)出的消息做出相應(如 IRC 和 AIM),要么就是直接顯示用戶實時鍵入的字符(如 Unixtalk 和 ICQ)。但我們希望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同時,兼顧通信效率,提供一個讓彼此都能得到反饋的指示。
也就是說,功能發(fā)明者原本希望通過「對方正在輸入…」來提高溝通的即時反饋性。
初衷是好的,但設計者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我們心理上感知到的時間和實際的物理時間是有很大差別的。
人類不同于其他動物之處在于,可以用智慧去記錄更加準確的時間。所以,就有了遠古時代在骨頭上做標記,有了日歷,有了日晷,有了漏刻,有了機械鐘表,有了秒表,有了原子鐘。
盡管人類對物理時間的掌控越來越精確,但脫離計時設備,我們直接感知到的時間卻向來很主觀(time perception)。
舉個例子:
當你處在愉悅狀態(tài)時,你可能會美滋滋地跟你的好朋友說:我男朋友對我挺好的,回復我的消息從來不會超過三分鐘。
當你處在生氣狀態(tài)時,你卻可能會惡狠狠地對你的好朋友說:我那個辣雞男朋友,竟然隔了三分鐘才回復我消息。
研究發(fā)現(xiàn):處于積極情緒時,我們感知到的時間會更短;相反,消極情緒下對時間的感知會變長。
最真實的莫過于此:
你回到家準備休息了,領導給你發(fā)來消息,你心情頓時很煩躁??偹愕鹊筋I導把活兒交待完了,你準備關掉手機睡覺,結果出現(xiàn)了「對方正在輸入…」的提示——這關掉也不是,不關掉也不是,煩躁的情緒會讓你覺得度秒如年。
實際上,我們對持續(xù)時間(時距)的知覺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微信的「對方正在輸入…」功能使得我們感知到的等待時間加長了。
「對方正在輸入…」的提示并沒有真的閃動五分鐘,持續(xù)的物理時間可能只有十來秒,但我們卻感覺好像過了很久。
02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Thomas(1975)做了相關實驗,他們?yōu)榱颂骄空J知過程對時間覺知產生的影響,設計了以下的實驗——給參與者呈現(xiàn)不同條件下的界面,讓他們估計界面持續(xù)的時間。
實驗采用2(靶目標呈現(xiàn)時間:40ms,80ms)×3(靶目標:空白界面,3個字母的無意義組合,3個字母的單詞)×2(認知水平:需要記憶字母;不需要記憶字母)被試內設計。
屏幕首先呈現(xiàn)1s的黑屏,黑屏以后會出現(xiàn)一個界面,參與實驗的學生需要對這個界面的持續(xù)時間進行按鍵判斷;時間持續(xù)很短(20s左右)按鍵0,時間持續(xù)中等(60s左右)按鍵1,時間持續(xù)很長(100s左右)按鍵2(實驗事先已經給參與者進行了時間估計的練習)。
需要判斷的界面會隨機出現(xiàn)兩種刺激:
持續(xù)40ms:空白界面;無意義字母組合的界面;有意義字母(單詞)的界面;
持續(xù)80ms:空白界面;無意義字母組合的界面;有意義字母(單詞)的界面。
第一種情景下,學生只需要作出主觀判斷,通過按鍵,來判斷剛才的界面呈現(xiàn)了多長時間。
第二種情景下,學生不僅要通過按鍵,來判斷界面的時間長短,還需要記住界面上出現(xiàn)的字母。
最后的實驗結果如下:
有價值的結果如下:
不管需不需要記憶字母,在呈現(xiàn)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相較于界面中呈現(xiàn)字母的情況,界面空白時人們感覺等待的時間更短。
需要記憶字母的情況比不需要記憶字母的情況,人們感覺等待的時間更長,并且兩者的差距加大了。
由此研究者驗證了以下假設:
人對時間的覺知來自兩個處理器,一個是自帶的計時器(time processor),你可以理解成類似于生物鐘一樣的東西,可以自動監(jiān)測時間的變化;另一個是視覺信息處理器(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or),也就是非時間信息。
這兩個處理器共享注意資源。當視覺信息處理占用了更多的注意以后,原本我們自帶的計時器(time processor)就不準了。在實驗中,當需要同時記憶字母時,人們的注意資源也更多的被消耗,而使自帶的計時器不準了,同時感知到的持續(xù)時間會越長。
03
回到微信這個「對方正在輸入…」功能設計,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跟上述實驗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從你發(fā)出信息到你接受信息,這段等待時間就類似于上述的空白屏幕。假如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對方正在輸入…」的視覺提示,就類似于上述實驗中呈現(xiàn)的有字母情況。
很顯然,在這個等待過程中,「對方正在輸入…」的提示占用了我們一部分的注意資源,就會使我們覺得等待的時間變長了。
當「對方正在輸入…」出現(xiàn)在聊天界面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各種猜想:
他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跟我說,卻不好意思說?
他這是要打一大段嗎?
怎么這么半天還沒發(fā)過來,是因為忙被打斷了嗎?
……
像我這種巨蟹寶寶,腦洞很有可能開到銀河外。
這些不確定性越發(fā)增加了我們的認知負荷,消耗更多的注意資源,更容易讓我們感覺到:“我等了半天,怎么就等來幾個字的回復?!”
更可怕的是,這個設計有個bug,「對方正在輸入…」提示到底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仿佛是個迷。這就更加重了我們的認知負荷,導致我們對等待時間的估計不準。
很多用戶都感到云里霧里,很可能因為「對方正在輸入……」把對象搞得生無可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是他的鍋。
為此,知友 @雷科技 還為大家整理了「對方正在輸入……」出現(xiàn)和不會出現(xiàn)的情況。
那么如何避免「對方正在輸入…」的提示帶來的困擾呢?
——很簡單,就當沒看見。
PS:
其實,關于「對方正在輸入…」這個功能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其實完全可以設計成心理實驗去驗證。比如,放到實驗情境中,設置 「有提示組」和 「無提示組」;還可以探究不同的提示時間、不同聊天內容下,人們對等待時間的感知到底是更長還是更短。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