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P社的一眾游戲進行了調價,雖然不是針對國區(qū),而且國區(qū)的漲幅也不是最兇猛的,但還是有玩家通過改差評將自己對P社這一行為的不滿表達了出來,就連價格沒有進行改動的《群星》也在這次的風波中不幸躺槍,不禁讓人想起了才剛剛過去不久仍然一點就炸的“尼爾412”事件,幾日前才改成了“標準版”的小姐姐價格沒有任何改變,到底游戲漲價這一行為是不是能成為玩家給差評的理由,同時這樣的“連坐”刷差評是否合理呢?
當減價變成漲價,玩家…
讓我們先來縷一縷今天才被新鮮刷差評的Paradox漲價風波。
這次P社漲價的游戲都是發(fā)行了超過了一年多的舊作,基本上無論是國區(qū)還是其他涉及到漲價地區(qū)的玩家,想買的都早就入手了,剩下可能會受到影響的就是那些被安利了,想要入坑的新玩家,但不低的漲價幅度卻難免讓人心中不爽,例如四萌之一的《鋼鐵雄心4》,對新玩家來說,沒有對比還好,面對133元的原價和如今206元的現(xiàn)價,心里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但這部分玩家并不是在Steam上給出差評的人,畢竟他們連游戲都沒買,最多也就在其他地方抱怨抱怨,吐槽一下。
真正因為漲價給P社游戲差評的正是那些原價買了游戲的玩家(游玩時間超過兩小時),其中一些玩家給出的理由和上面的觀點不謀而合:“你這么大漲,我要如何安利給新人”,另外一些玩家則表示,“本來就沒中文,還漲價,如何不差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次P社的漲價涉及的地區(qū)非常廣,而國區(qū)只是其中之一,例如??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土耳其等等都在此次的調節(jié)范圍之內,而且國區(qū)即便在經過漲價之后在一眾地區(qū)中,依舊是低價的,美區(qū)的價格基本沒有太大的改動。Steam這種不同區(qū)不同價格的設定本就為調價給出了可能性,對已經習慣了低價的國區(qū)玩家來說,正版意識比起幾年前已經提高了太多,但習慣價格可能還要再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至于腦洞大開的鵝廠、P社什么的…5%應該是不會影響到這么大范圍的全球性調價的。
這其中,比較冤的就是《群星》了,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還是有玩家將自己的怨氣撒到了它的身上,不禁讓人想到了上次同樣被波及的SE的其他游戲,《最終幻想》《古墓麗影》都因為《尼爾:機械紀元》的漲價被一些玩家刷了差評,如果說漲價的游戲被給出差評還在清理之中,那這種遷怒其他游戲的行為又是否還能被冠上合情合理的帽子?
躺槍的《群星》
當然另外也有一些國區(qū)的玩家專門去打了好評,目的是抵消差評的影響,紅藍對比十分明顯,十分耐人尋味。
也有趕來抵消差評的玩家
再回來說說《尼爾》,目前《尼爾:機械紀元》官方并沒有因為這些差評給國區(qū)玩家任何回復,推上更是連一條相關的消息都沒有,版本從首日版變成了標準版,412元的價格依舊,銷量也擺在那里,該賣賣,該買的買,當然也有一些玩家因為漲價就不買了,但這部分玩家的數(shù)量到底有多少?對于《尼爾》目前的Steam銷量來說是不痛不癢,還是彌足珍貴,恐怕我們很難去計算了。
或許是有《尼爾:機械紀元》的價格突然暴漲在前,玩家們對這件事的怨念太深,P社好巧不巧的撞上了玩家心中仍未散去的陰影,才會讓一些玩家將這團無處發(fā)泄的怒火撒到了Steam的評價上。
所以,你認為因為漲價而給游戲差評,甚至波及到一些無辜的游戲,到底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給它們差評,就不能讓官方看到玩家的態(tài)度,還是只是單純的披著ZZZQ的皮呢?不妨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由游民星空制作發(fā)布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