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實
正午陽光的網(wǎng)劇《我是余歡水》從上線之初就收獲了大量好評,12集的短劇體量,節(jié)奏快速毫不拖沓,強戲劇性發(fā)展的“爽劇”特征,中年男社畜的慘淡人生最后還有了些許荒誕諷刺的影子?!段沂怯鄽g水》精彩引人眼球的要素既多,劇情主線也很難招致多少反感,原本有希望成為上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網(wǎng)劇之一。
沒想到,這部看似標準的好作品卻因為幾句臺詞鬧出了亂子,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8.5分已經(jīng)跌到了7.4分,微博、豆瓣、知乎上的爭吵熱鬧非凡。
事因“女權”起,但背后是話題挑撥炸藥桶作祟
事出原因是劇中12集的臺詞。這集中一群綁匪綁架了余歡水、梁安妮、魏總、趙總等一干劇中主角,綁匪玩起了游戲,讓被綁人輪流說放走自己的理由。梁安妮開口說:“肯定放我啊,哥哥,我是女的,我是弱勢啊!”綁匪則一句話懟了回去:“別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不是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
這句話成了“萬惡之源”,被部分微博網(wǎng)友評論為“內(nèi)涵女權”,痛批編劇導演和正午陽光直男癌、污名化女權,掀起了一陣給該劇刷一星的活動,致使其評分短時間大幅下降。
《我是余歡水》這句臺詞本身是反女權嗎?結合劇中語境人物性格上下文來說,讀娛君認為算不上。那這句臺詞是不是“私貨”?讀娛君認為是的,甚至有刻意挑起話題爭端的嫌疑。
如果只是看劇情進展,劇中慣以美色誘人,也深知同伙都是無恥之徒的梁安妮是個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她為求脫身把自己女性身份作為條件說出來基本符合人物性格設定。但她這句話顯然不是什么“女權”,遇事自居弱者委從強權尋求特權,反而是典型的男權思維;因此綁匪的回懟單獨拿出來邏輯并非不通,“男女平等”恐怕誰也不會否定。
但讀娛君之所以認為在這里這樣安排有問題的,在于兩點——過于高高在上、輕佻的姿態(tài)和過于輕率的關鍵詞混淆?!段沂怯鄽g水》將臺詞放在了梁安妮和綁匪的對話中,兩邊都在說女權,實則在嘲諷所謂的“田園女權”。作為一部劇的話題討論尚可理解,但問題是,《我是余歡水》并沒有將“田園女權”的話題進一步討論或者嚴肅化,而僅是用戲謔的方式嘲弄了一番梁安妮的話術,并借手里捏著生殺之權綁匪之口高高在上說出“你們不是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的臺詞,把“女權”這個詞拉下水,說話的對象也不只是梁安妮而是“你們”——這樣的情景所生出的挑釁之感,恐怕是讓那些刷一星的女性網(wǎng)友感受到冒犯的主要原因。
網(wǎng)絡的“泛女權”話題常常表現(xiàn)為男性和女性之間瘋狂的互相攻擊、貶低,這種溝通本身是沒有太多深度的,但這種現(xiàn)象背后卻是極為復雜的一套社會觀念沖突,與社會歷史發(fā)展、經(jīng)濟話語權都有密切關系,讀娛君也無力做出最終結論。但在基本沒有理性溝通的網(wǎng)絡“泛女權”語境下,推進真正女權的力量其實是頗微弱的,而《我是余歡水》做了什么呢?無非是用嘲諷的方式把道理用戲劇化的突兀形式蜻蜓點水了一下,這顯然達不到輸出理念的目的,而是承擔了“泛女權”話題中非理性討論的“炸藥桶”功能。
這樣的做法不引起軒然大波是不可能的。《我是余歡水》的后半段,綁匪和梁安妮的對話并不影響劇情進展,再加上綁匪這里的語氣和對女權一詞的嘲諷出現(xiàn)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人物,《我是余歡水》在劇情結尾并不重要的對話中強行加入“女權”關鍵詞,讀娛君認為確有“碰瓷”的嫌疑,是一種沒多大必要的“取巧”。
《我是余歡水》的制作方自然不會愚蠢到否定女權本身,劇中的臺詞細究之下并未超出常理。但《我是余歡水》的臺詞劇情安排會激起多少人的情緒波動,一方人的惱羞成怒再變成另一方人的話柄,以至于在結局尚在超前點播期間就引起了如此大的輿論反應,要說正午陽光一點未料到,讀娛君認為不太現(xiàn)實。
正午陽光是撓到了觀眾的癢處還是精通“販惡”?
正午陽光似乎把突出“社會話題”當成了現(xiàn)代劇的招牌手段,屢試不爽。
從《都挺好》到《我是余歡水》,正午陽光的改編方式說好聽點是“撓到了觀眾的癢處”,不好聽點就是“販惡”,因為這兩部劇的情節(jié)處理都不夠細致、嚴密,形成的效果變成了用并不合情理的戲劇夸大人性社會的陰暗面,如若變形和夸張到了一定地步,再冠以“荒誕”之名。
表現(xiàn)之一是角色的“極致集中”性。《都挺好》中涉及了諸多現(xiàn)實社會問題,重男輕女、啃老、夫妻關系等,但集中表現(xiàn)在了蘇大強、大哥、二哥夫妻等人身上。劇中的無數(shù)矛盾沖突來自蘇大強,似乎他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想法都要追求效果明顯傷害兒女的結果。蘇大強成為劇中兄妹、夫妻之間的各種矛盾爆發(fā)的集中觸發(fā)點,基本是集萬惡起源于一身;表現(xiàn)之二是刻意營造對立情緒,如將個體的爭吵、矛盾刻意強調(diào)上升至男女關系、父子關系話題上激起觀眾情緒宣泄,又并未在情節(jié)上做到嚴絲合縫符合現(xiàn)實。
這樣做的潛在效果是——每個人似乎都能在“蘇大強”們的身上看到一點自己身邊人熟悉的影子。于是網(wǎng)絡上首先開始大量出現(xiàn)對角色的吐槽、痛罵,蘇大強的人設覆蓋面之大,成為了不同人找到虛擬劇情中現(xiàn)實矛盾的靶心,反過來造就了劇情本身的話題傳播性和一波一波的熱度。
這樣的設計實在不能稱得上現(xiàn)實。按劇中的設計,任誰都不可能站在蘇大強這邊,但話說回來,這樣塑造的蘇大強不過是一個正午陽光刻意集中陰暗面的靶子,但造就的輿論卻是實實在在的情緒釋放——但現(xiàn)實中各自家庭的復雜,又豈都像蘇家一樣矛盾集中?最終熱度有了,大眾看似爽了卻只是滿足了負面情緒的宣泄。
《都挺好》和《我是余歡水》在演員表演、劇情節(jié)奏上都是國劇中的上佳作品,但在這種話題挑撥上的設計,讀娛君認為短期內(nèi)是拉高了熱度,長期來看卻是有害無益的。但要是客觀、不挑撥情緒地去輸出價值觀,恐怕又很難達成當下的火爆狀態(tài)。
原本4月檔期會成為正午陽光穩(wěn)固自身“高品質(zhì)”口碑的時機?!肚迤綐贰泛汀段沂怯鄽g水》豆瓣開分都在8分以上,一個古裝一個現(xiàn)代,一個12集短篇一個69集巨制,多樣性和高品質(zhì)集中的完美時刻,發(fā)展卻都不那么美好。這邊《我是余歡水》因為女權風波跌到7.4分,那邊《清平樂》因為劇情平淡注水跌到7.8分,畫面服裝雖好,“古裝PPT”式的節(jié)奏恐怕很難滿足觀眾,以69集的體量來看,后半段棄劇的觀眾預計還會越來越多。
原本《我是余歡水》帶給劇集市場的,是12集現(xiàn)代短劇的成功改編,是郭京飛、高葉等演員的成功表演,是話劇式荒誕在劇集中的嘗試……而到最后,這所有的一切卻被話題挑撥帶來的輿論罵戰(zhàn)所蓋過,這樣的結果恐怕才是最令人遺憾的。
*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需注明出處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