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大瓜,滴滴順風車在11月6日中午宣布重新上線了。
看到微博中寫“歷經(jīng)435天努力,我們迭代了18個版本,進行了330項功能優(yōu)化,收到了30萬條用戶建議...”的時候...
柴妹以為滴滴終于做人干事兒了,但是沒想到,點開試運營城市名單一看,其中一則條款差點讓柴妹真氣逆行走火入魔
可以肯定地說,滴滴絕對要被罵慘了!果不其然,這條微博剛發(fā)出,評論區(qū)就罵聲一片,包括各大媒體也都紛紛對著滴滴開罵。
而且罵著罵著,就變成撕逼了......
我們還是先來捋一遍順風車的前因后果吧。
一空姐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
2018.05.05
滴滴順風車下線整改一周
2018.05.12
溫州一女孩被滴滴順風車司機奸殺
2018.08.24
全國下線順風車業(yè)務,整頓改制
2018.08.27
自從全國下線之后,滴滴順風車官方曾多次在平臺上聲明聽取各界朋友的意見,并且表示在不停地開會,整改。
可沒想到最終的整改結果是不允許女性晚上八點以后乘坐順風車,讓人難以置信,這就是你們三十萬條建議得出的結果?
況且柴妹有一個疑問...滴滴是怎么區(qū)別乘客性別的?按照下單賬號嗎?可如果賬號顯示男性但實則是女性呢?
畢竟現(xiàn)在很多女孩子坐網(wǎng)約車都會因為安全問題把賬號設置成男性...
在微博看到網(wǎng)友們的留言,柴妹覺得可真說到了點子上。
這不是什么女權主義,也不是故意噴滴滴,可不就是既沒能力解決,但又不想影響自己的利益嗎???
沒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你就別急哄哄的上線,故意引導輿論,造成撕逼,也難怪被噴成這樣兒了.......
畢竟之前兩起案件過錯又不在女性乘客身上,歸根結底是誰的錯?
司機和滴滴啊。
而且這兩起案件發(fā)生后,大家指責的是什么?
是滴滴平臺對順風車司機的審核不嚴格,有賭博犯罪前科的人隨便就可以造假申請成為司機;
是滴滴平臺對乘客們的投訴不作為,被大量投訴的司機沒有任何影響可以繼續(xù)開車;
是滴滴平臺不配合警方,在被害人朋友報警后拒絕向警方提供嫌疑人司機的車牌號等信息;
是滴滴平臺對順風車的定位為社交泡妞,帶有性暗示的廣告語......
但這些指責里唯獨沒有女性晚上八點以后不能乘坐順風車!更別說溫州那個小姑娘被害時間是下午...(搞笑不?)
沒人敢肯定所有心懷不軌的兇手都會在晚上八點以后作案,不是嗎?
滴滴此次順風車重新上線,盡管已經(jīng)和第三方達成合作,會對司機身份的審核更加嚴格,但是他們害怕,如果再發(fā)生一次那種悲劇,順風車可能就要被永久下線了。
但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放棄的話又舍不得,那怎么辦?
滴滴選擇“一刀切”。
不過若說滴滴此舉是對女性的歧視,那倒也不至于。
因為滴滴這個做法除了對女性“一刀切”之外,還間接表明了男性容易犯罪,這...男孩子現(xiàn)在出門在外也要保護好自己啊!
不得不說,滴滴的這個騷操作可真是得罪了一大票人......
有人說,滴滴順風車的這項規(guī)定換一個故事,就是有人在街上被偷了手機,不去加大力度監(jiān)管小偷,卻禁止人們帶手機出門。
其實這樣說也沒毛病,滴滴的這些舉措于根本上來說就沒啥卵用,反而突出了滴滴的無能。
在輿論發(fā)酵后,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發(fā)布過一篇微博,很好的說明了順風車現(xiàn)在的“如履薄冰”。
你瞧,滴滴內部的產(chǎn)品人員都自嘲“自己是在做一款最難用的順風車產(chǎn)品”,他們發(fā)布這些新規(guī)的時候,或許就已經(jīng)預料到了民眾的“巨大反響”。
畢竟沒有人是傻子,柴妹第一眼看到不允許女性20:00以后乘坐順風車的時候同樣會很生氣,他們肯定也知道這些規(guī)定發(fā)布出來會引起的后果。
但是他們沒有辦法讓順風車業(yè)務變得更加安全,完全杜絕女性20:00后做順風車的規(guī)定,就是他們對順風車的心虛。
就好像直接對大家說“我們的順風車超級不安全!不安全到什么程度呢?不安全到我們晚上都不敢接女乘客的程度!”
所以干脆就不接女乘客了,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滴滴對順風車的風險根本就管控不了......
不過柳青也說了,這只是順風車的試運營。
不知道評估會過后,他們會怎樣來拯救順風車,但至少現(xiàn)在落得現(xiàn)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地步,都是滴滴自己造成的。
滴滴最開始推出順風車業(yè)務的時候主打的就是社交方向,廣告語不僅低俗還充滿了性暗示。
記得有一次在上海打專車,跟司機聊天的時候說到了順風車的案件。
那個司機大叔勸告柴妹“千萬別去坐順風車,順風車司機根本賺不到什么錢,愿意去開這種車的要么是為了泡妞,要么就是圖謀不軌。”
只是一次聊天,不知道屬不屬實,但是在這種廣告語的暗示下,也難怪會出現(xiàn)一些順風車司機開直播對女性乘客評頭論足和那些悲劇的例子。
去年在順風車悲劇發(fā)生后,央視的《焦點訪談》采訪了滴滴平臺以及部分乘客和業(yè)內人士。
司機和乘客們之間各種評論中,不乏一些露骨的詞語。
一直到后來整改,滴滴才將順風車宣傳的“約會”、“標簽”等關鍵詞拿掉。但既然已經(jīng)開了這個頭,順風車的社交、泡妞形象就已經(jīng)深入人心。
用《焦點訪談》中的話來說,這些宣傳語實際上就是在考驗司機的人性。
人性這東西......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嗎?
恐怕曾經(jīng)滴滴開通社交順風車業(yè)務的時候,沒想過會出現(xiàn)如今這種局面吧?
不過柴妹倒是真沒想到,滴滴居然能想出禁止女性20:00以后乘坐順風車的餿主意,這分明就是把順風車往火坑里推啊......
END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