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春秋年間的孔夫子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曾經說過的話會被幾千年后的今人們化用為一句“學而不思則網,思而不學則貸,不學不思則網貸”,來生動形象地描繪這個充斥著各色各樣網絡金融借貸的時代。
P2P網貸、714高炮、55超利貸……隨著網貸平臺的快讀迭代,一個又一個嶄新的名詞不斷地被發(fā)明出來,并通過被央視媒體曝光的形式,迅速地讓所有人為之感到熟悉。
而在所有這些網貸平臺的“客戶”、或者說受害者當中,有這么一個群體因為在法律上已經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卻又始終沒有屬于自己的經濟收入來源,從而尤為容易被各種利率畸高的網貸逼至走投無路,并最終釀成悲劇。
那就是活躍在全國各大高校當中、人數高達數千萬的在校大學生。
說句可能政治不太正確的大實話,在各種“大學生網貸后無力償還跳樓輕生”新聞的不斷轟炸之下,民眾們對于此類消息已經不再像前幾年那樣感到驚訝,轉而開始以一種司空見慣的麻木態(tài)度去淡然處之。
大眾可以對此冷眼旁觀……起碼在自家孩子出事之前擁有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由,但作為直接監(jiān)管方的有關部門卻終歸是沒法做到這樣淡定的。
不管是出于社會責任心,還是因為追求政績,在多方面的考量下,政府部門對于打擊“非法校園貸”這件事情始終還是掛在心上的,也為之出臺過各種各樣的政策。
這不,前兩天湖北省有關部門又在“打擊非法校園貸”這件事情上別出心裁,想出來了一個值得玩味的新政策——“用合法的官方消費貸占領市場,將非法的高利率校園貸款擠出去”。
用官方的湖北日報報道上的原話來說,就是:
湖北銀保監(jiān)局高度重視“非法校園貸”問題,把防范和處置“非法校園貸”作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zhàn)的重要工作任務,堅持“開正門、斬黑手”,一手抓防范處置,一手抓正規(guī)金融派駐。
力爭按照每個學生消費貸款5000元左右標準,向全省大學生投放80億元至100億元消費信貸的工作目標,以強有力的正規(guī)金融供給驅逐不良網貸毒瘤。
乍一看,這個政策的邏輯似乎沒啥問題,畢竟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貸款)需求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如果無論如何一定都會有平臺去給大學生借貸的話,倒不如搞出一個官方的正規(guī)機構來做這件事,起碼不至于出現(xiàn)什么“借了幾千快,過了一段時間滾成十幾萬欠款”的破事。
可就是這個政策,卻在互聯(lián)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準確的說,應該是網友們的群起而攻之。
下圖的這個回答,基本上可以代表國內著名問答論壇某乎用戶的一致看法。
這不禁就讓人心生疑惑了:到底是這些網友們在這里小題大作、危言聳聽,還是這個政策確實有其不妥之處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湖北這100億消費貸的目標人群層面上去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針對消費貸款這件事上,可以把大學生們區(qū)分為不會借貸者(以下簡稱為A類人群)、會借貸也有償還能力者(以下簡稱為B類人群)、會借貸且不具備償還能力者(以下簡稱為C類人群)。
而根據常識可以推斷,這個100億消費貸政策的出發(fā)點,就是為了幫助那些會找非法校園貸借錢,卻又因為難以還清而被利息越滾越多最終導致悲劇發(fā)生的C類人群。
現(xiàn)在,有趣的點來了。
根據日常生活中耳聞目睹到的一些新聞,我們可以知道在C類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者是靠著借貸來的錢維持自己出入高端會所、購買奢侈品、出國旅游、駕駛游艇帶著一群俊男靚女去開part的奢靡生活。
對于這樣一批人而言,官方給出的這筆5000元消費貸無疑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都不夠自己在酒吧里一個晚上的開銷,至于“拯救”他們上岸自然更是無從談起。
當然,這樣的人畢竟不是全部,在那些無力償還債務的C類人群里,也有許多只是一時起意想要添置數碼產品、換購手機、電腦,甚至真的是因故借來臨時救急,卻因為之后無力償還而被卷入利滾利的深淵者。
也許有了這筆官方的5000元額度消費貸,而且他們又具備極高的自控能力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們在之后的人生里免于接觸到非法校園貸……才怪!
大伙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一個人會因為借了幾千塊非法校園貸后無力償還,只能坐視這筆欠款隨著利息越滾越大的話;
那么同樣是這個人,我們憑什么認為如果他借的是利率相對較輕的“合法官方消費貸”,就能憑空冒出一筆錢讓他用來償還債務呢?
即便“合法官方消費貸”這樣的正規(guī)貸款,不會惡意催收,也不會在短時間內通過利滾利暴漲。
但根據現(xiàn)實國情,我們就能想到,當這群能被輔導員一句“在你檔案里記過”嚇得瑟瑟發(fā)抖的學生們,因為一時頭腦發(fā)熱借了這筆官方的“合法消費貸”,卻在之后又無力償還時,出于對自己征信上可能出現(xiàn)污點的恐懼,大伙猜猜他們會去干什么?
向父母坦白?
不,那只是極少數人的做法;絕大部分的傻孩子們會在壓力之下被迫將目光投向那些“非法校園貸”,然后選擇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弄筆錢出來,應付掉眼皮子底下的“還款日”再說。
有機構對許多身陷校園貸風波的在校大學生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人身上往往都具備一個驚人的共同點——他們大部分都是從正規(guī)機構的借款開始淪陷起的。
先是大銀行的信用卡,又或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這樣的正規(guī)大型借貸app,然后是小銀行的信用卡,再然后是網絡上的小型貸款app,最后才是線下黑幫高利貸。
每個人都不是傻子,也不是不認識數字的文盲,哪有上來就主動往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714高炮、55超利貸面前“投懷送抱”的?
還不都是被“正規(guī)貸款”逼過去的!
所以對于無力償還自己貸款的C類人群而言,給他們提供“正規(guī)”的還是“不正規(guī)”的、“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貸款都沒有本質區(qū)別,前者最多只是能讓這批年輕人向深淵墜落時的速度稍微慢上一點罷了。
真正能幫助C類人群的措施,絕對不是給他們主動提供一筆貸款,而是在高校內部多增加一些“勤工儉學”崗位,與社會企業(yè)合作多創(chuàng)造出“實習工作機會”,從而提升這批人的經濟能力,這才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OK,分析到這我們能發(fā)現(xiàn),湖北省這個100億的消費貸政策起碼對于自己最開始的“幫助對象”,也就是C類人群而言,幾乎毫無助益。
如果單純只是這樣倒也算了,最多只是一個成效不大而已。
這個政策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于它對那些原本壓根不會去碰“校園貸”的A類人群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
按照湖北省有關部門向外界的公開說法來看,他們是試圖為每位在校大學生都提供一筆5000元左右的消費貸額度。
注意,這不是什么“創(chuàng)業(yè)補助”,也不是用來幫助貧困生的“助學貸款”,更不是出于獎勵意圖的“獎學金”,這是一個從名字上就寫得清清楚楚,鼓勵誘導大學生們拿這筆錢去吃喝玩樂、購買電子產品等消費行為的“消費貸”。
中國的孩子們往往道德觀念都比較強,很多人雖然家庭條件一般,大學四年一直用著碎了屏的小米手機、穿著某寶上買來的幾十塊錢的廉價T恤。
但如果要這群孩子在生活費上“巧立名目”,又或是把“獎學金”、“助學貸款”挪去買買買,就會在心底油然而生出負罪感,進而放棄這種行為。
可這種時候,一個有著“官方”身份,還擺明車馬就是要讓你去買買買、改善生活品質、去做一個精致青年的“消費貸”出來了,這種精神層面上的“道德約束”就很容易不攻自破了。
說那啥點,在不少年輕人看來們,自己這可是在“奉旨消費”也不一定呢~
可是正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古人也說過欲壑難填。
人類的欲望一旦被調動起來了,可就絕沒有那么容易平息。
原本每天用大寶抹抹臉也能過,可在用過神仙水、海藍之謎之后,再回過頭來看這幾塊錢一瓶的大寶SOD蜜,就感覺哪哪都不順眼了;
本來抱著臺老古董筆記本,打著團戰(zhàn)變成PPT的游戲也快快樂樂,一旦體驗過四路泰坦畫質全開、I9至強CPU的“絲般順滑”之后,曾經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古董筆記本說不定就成了自己每天扯著嗓子罵娘的負能量來源。
不要覺得這是在故意夸大其詞,這其實就像是看似溫和的電子煙會誘導那些不吸煙的青少年對尼古丁上癮,最終轉而跑去吸煙一樣。
體驗過這筆來自官方的5000元“正規(guī)消費貸”對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與提升之后,誰能不對著那些借款額度更高的“非法校園貸”心生憧憬呢?
歸根結底,貸款對應的是人類的消費需求,而消費需求不同于簡單的吃喝拉撒睡,是不可能填滿的。
政府可以用大量優(yōu)質的米面糧油占領食品市場,把地溝油、僵尸肉等有害產品“擠出去”,是因為人再貪吃,始終也只有一個胃,吃飽了就拉倒。
但是消費的物欲怎么可能被占滿,只能發(fā)短信的老年機換成了千元智能機,用戶不單不會感到滿足,只會進一步對旗艦機產生向往,買了旗艦手機又想要升級定制款……
從這一點上來談,也許政府部門提供的“消費貸”,不單不可能擠占那些非法校園貸的市場,倒是有很大可能幫助對方培養(yǎng)出更多的額外用戶,與自己最開始的初衷完全南轅北轍。
在文章的最后,筆者找到了一份與如今這個“100億消費貸”政策對照起來非常有意思的舊聞。
早在十年前的2009年,由于當時我國信用卡業(yè)務的爆發(fā)式增長,出現(xiàn)了相當多的學生用戶“透支”、“違約”等現(xiàn)象,既讓銀行產生了大量壞賬,也讓許多還未出校門的學生提前背上了信用污點。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政府部門開出的藥方是“禁止一切機構部門向學生發(fā)放信用卡”,試圖從源頭解決問題。
而現(xiàn)如今,湖北省有關部門給出的解決之道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有學生借了錢還不上被利滾利了怎么辦?
那就由官方出面借更多的錢給他!
十年時間,兩份背道而馳的政策,也不知道到底哪一方才是正確的呢?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