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錢,任性,你管不著。
最近,大陸首家Costco在上海市閔行區(qū)開業(yè),當天無數(shù)上海居民傾巢出動,場面十分壯觀,由于賣場內人流過大,商家不得已貼出停車還需等待3小時、結賬2小時,半天之后臨時宣布暫停營業(yè)。
在這群瘋狂的購物人群中,上海大媽擔當了生力軍的角色,她們所到之處,可謂是“寸草不生”,不論是一千多塊的茅臺酒,還是十幾萬的愛馬仕包包,一秒鐘就搶沒。
這背后帶來的結果是Costco股價大漲5%,市值猛增超60億美元。其實不僅是上海,中國任何地方的大媽群體戰(zhàn)斗力都極其強悍。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中國大媽永遠不缺的就是“套路”。
從樓市10年到海外置業(yè),從黃金搶購潮到股市風云,縱觀這些年理財市場,銀行、證券、房地產(chǎn)及另類投資領域隨處可見大媽們活躍的身影。
中國大媽一出手,你就知道有沒有。
壹
不是所有上了年紀的女性都叫大媽,錢袋子與購買力是大媽與普通中老年女性的重要衡量指標。
在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2013年是中國大媽崛起的元年。但實際上,大媽的發(fā)跡,幾乎與我國90年代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軌跡同步。
溫州人炒房,最初是從自家門口開始。
1998開始,溫州的民間資本大量涌入房地產(chǎn)市場,促使當房價以每年20%的速度猛漲。這個時候出現(xiàn)一股神秘的力量,由一些溫州企業(yè)老總的太太們牽頭,拉上她們的閨蜜、侄子、三叔公、七大姑八大姨打輔助,號稱 “溫州太太團”開始正式進軍房地產(chǎn)市場。
她們右手拿著銀行卡,左手握著房產(chǎn)交易單,敢搶敢拼,買房如買菜一樣,大手筆擲金的氣勢絲毫不輸給她們背后的男人。
在溫州炒房初嘗甜頭后,她們又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城市。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浩浩蕩蕩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xiàn)金砸向上海樓市。
從那之后,全國各地的一、二線城市,只要有新盤發(fā)售,隨處可見標有溫州字眼的大巴車,而里面坐著正是前來看房的溫州太太團,太太們很淘氣,動不動就將幾十上百億資金灑向那片她們并不熟悉的土地。
通常情況下,太太炒房團看好一個地段之后,首先繳納數(shù)以百萬計的定金,一直到眾多項目紛紛掛出“售罄”,方才散場而去,等到時機成熟,再轉手賣出。
炒房團的大手筆,引得全國樓市一片火爆。凡是太太們路過的地方,房價肯定會飆升,這幾乎成為了世人眼中的一條不二定律。
據(jù)統(tǒng)計,從1998到2007這地產(chǎn)黃金十年,大約有2000億元溫州資金投向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在一線城市賺得盆滿缽滿后,她們又遠征云南,拿下貴州,順便過路的時候攪一下重慶的局。
不過,這一切在2007年以后便江河日下。
面對房地產(chǎn)市場過熱現(xiàn)象,相關調控政策接連應聲而出,央行六次加息、按揭首付和比例增高等手段成了調控房價的工具,再加上2010年4月史上最嚴“限購令”出臺猶如一劑猛藥,徹底止住了全國各地炒房團大規(guī)??癖嫉哪_步。
如今回頭看,溫州太太團在當年看似有著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算是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流派,以至于無數(shù)人爭相效仿試圖搭上這掙快錢的列車。
但后來事實證明,無論你目光多超前、膽有多大、錢來得多快都敵不過一紙調控。
“房子我已經(jīng)暫時不買了,錢拿去投了股票,不過我知道股票只是暫時投入的地方,畢竟風險很大。如果有新的投資方向,我肯定會立即抽身。”
這是限購令出臺后,幾乎所有參與炒房事業(yè)的溫州人共同想法。國內房價炒不動了,熱錢的去向成了新難題,有的人徹底退出將資金投向了見效慢、回報相對較低的溫州本地文化、旅游、新能源等產(chǎn)業(yè)。
也有的人在等待和找尋房產(chǎn)新機會,將目光聚焦到了國際市場。
2010年,韓國政府推出新的移民政策,外國人只要在濟州島購買價值5億韓元(約合270萬人民幣)的房產(chǎn),五年之后就能獲得韓國永久居留權。
上有移民政策的吸引下,不少中國企業(yè)紛紛選擇在濟州島開發(fā)房地產(chǎn),國內炒房團的事業(yè)在那里迎來了第二春。
2013年,韓國濟州島預售屋熱銷,“99%是中國大陸民眾買的”,而中國大媽便是這波購房大軍的沖鋒隊。到2015年下半年,濟州島房價已經(jīng)漲了兩三倍。
然而房價雖然上漲,大媽們想要脫手變現(xiàn)卻絕非易事。
韓國政府明確規(guī)定,外國人購買的韓國地產(chǎn)五年內最長的出租期限只有六個月,同時,五年內出售的話,將征收35%—60%的轉讓收益為交易稅費,如果持有多套房產(chǎn)的人出售房產(chǎn),轉讓稅費更是高的令人咋舌。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大部分國內的投資者,對當?shù)胤慨a(chǎn)政策的現(xiàn)狀和消費情況都不甚了解,很容易被資金套牢,更不用提大媽團。
本以為她們吃了一次教訓之后便會痛定思痛,打道回府。然而實際情況是,交足學費后,她們很快便又重新出發(fā)。
2018年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南加州出現(xiàn)一批華人太太,她們熱衷于短期炒房,快速購買政府掛在網(wǎng)上合法拍賣的房子,等到房價稍有上漲,便快速脫手,絕不戀戰(zhàn)。
據(jù)悉這部分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當年的溫州太太團。
不同于當年在韓國炒房時的莽撞,她們將南加州的房地產(chǎn)摸得清清楚楚,甚至有一些操作優(yōu)秀的太太,為了更方便融入到美國的房地產(chǎn)事業(yè),自考地產(chǎn)經(jīng)紀執(zhí)照,搖身一變,成了專業(yè)人士,已經(jīng)準備在美國生根發(fā)芽了。
據(jù)她們的自述“最近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一出,我們很多人都覺得亞洲或者是東南亞的市場會很有發(fā)展空間,像是柬埔寨、泰國這些國家,都有準備嘗試一下?!?/p>
趙本山在小品《說事兒》里有一句臺詞,“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你大媽已經(jīng)不是你大媽了”,現(xiàn)在看來大媽的確不是當年的大媽了。
貳
中國大媽們在樓市里的風云往事如今不再有多少人記得。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她們的名氣,因為真正令她們一戰(zhàn)定江山的當屬2013年那場黃金“大捷”案。
2013年初春,乍暖還寒時候,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南端金融區(qū),高聳的高盛大樓,反射灰藍色光暈的玻璃幕墻內,正在醞釀著一個重大的金融決策——做空黃金。
4月12日,國際黃金市場剛剛開市,便被巨額的空頭訂單狂轟濫炸,全球金價迅速下跌。本以為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的高盛集團,卻沒有想到,在大洋彼岸,十三個時區(qū)之外殺出了一群中國大媽。
金價暴跌的消息,迅速在她們的朋友圈中傳播開來,大家喜大普奔,望風而動。不論是在菜市場買菜還是在廣場上跳舞,逢人便問“今天你買黃金了嗎?”
有人認為,中國大媽不看期貨,只看值不值得。面對金價暴跌,中國大媽膽壯不懼空頭。
這群老阿姨,燙著小卷頭,穿著花棉襖,興奮的沖進各大金店,不論是金戒指還是金耳環(huán)、金手鐲都被她們“喜劫”一空。1000億人民幣,300噸黃金瞬間被掃,整個華爾街為之震動。
到最后不論華爾街賣出多少,大媽們都照單全收,一副來者不拒的派頭,總之就怕沒得買。
4月末,高盛帶頭退出做空市場,這場資本大鱷與中國大媽之間的黃金阻擊戰(zhàn)以后者“完勝”告終。當時的《華爾街日報》還專創(chuàng)了一個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這些大媽群體。
黃金“大捷”案后,中國大媽就被迅速貼上了“富婆”的標簽。
遺憾的是,黃金并未給中國大媽們帶去預期的投資回報率。大媽入局之后,金價一路走低,長期在地位徘徊,不少人選擇割肉離場,“此地不留娘,自有留娘處”。
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堅守,雖然被悉數(shù)套牢,但資本市場的東西誰也說不準,黃金起起伏伏,終于在2019年,迎來了春天。伴隨著金價一路走高,留守的大媽終于“回血”,還賺得盆滿缽滿。
東方財富前日一文的標題頗能道出中國大媽們的風光:黃金、白銀“漲瘋了”!大媽們“樂瘋了”,你跟風嗎?
叁
當年,與華爾街的初次交鋒,以高盛宣布“投降”收場。但是大媽們并沒有閑下來,而是選擇繼續(xù)出手,將觸手伸向了當時國內正逢牛市的A股市場。
2014年,股市牛、政策牛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并在2015年6月12日達到頂峰的5178點。大媽們踏著這股春風進入市場,每天連廣場舞都不跳了,就盯著A股大盤看。
其實早在2007年,“大媽”們就已經(jīng)在股市搏殺了,那一年高峰時期僅4天的新增開戶數(shù)就超過了2005年全年開戶數(shù)。不幸的是,在經(jīng)歷了“5.30”大跌和年末大調整以后,她們其中大部分人都交了高額學費。
同樣的熱鬧、同樣的場景、同樣的結局又在七年后上演,據(jù)中國證監(jiān)會通報,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多萬戶,其中55歲以上的大爺大媽達5.2%,各地證券交易所很多角落隨處可見她們的身影。
有專家分析,也正是大媽們的瘋狂參與,助長了2015年A股市場的泡沫。
大多數(shù)中國專家身上幾乎都有一個共性,不但會吹牛逼,還會扯淡(蛋),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東西都不在他們自己身上,所以才會一頓操作猛如虎。
大爺大媽們是否真的助長了2015年那場股市泡沫我們不知道,但到了下半年,股市一蹶不振并多次大跳水,她們很多人的幾十上百萬真金白銀,不是被套住就是打了水漂。
在股市受挫后的大媽們,又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剛剛興起的P2P市場?!暗惋L險、高收益”的P2P產(chǎn)品在她們眼里,是實現(xiàn)家庭資產(chǎn)升值和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最快路徑。
P2P理財雖好,投資依然需要技巧,平臺不會因為你是大媽就對你有所優(yōu)待。而且這一行水深足以淹死一灣人,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都被斬落馬下,更不用說缺乏專業(yè)背景的大媽群體。
也許跳廣場舞的小姐妹說一句,我投資的XX平臺不錯啊,她們馬上就會在XX平臺內投資一筆。
從黃金,到股市再到p2p,大媽們賺的多,但賠得更多,榮膺新時代“韭菜俠”。
本以為她們對這種虛擬產(chǎn)品會有所忌憚,但事實證明,在賺錢這條路上,永遠不要低估她們的勇氣和魄力,雖九死其猶未悔。
2017年,區(qū)塊鏈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新風口,全球數(shù)字貨幣總市值翻了23倍。這個泡沫才剛剛吹起,大媽軍團便爭先恐后地涌進幣圈。
中國大媽101:第一“投資天團”是怎樣煉成的
當市場小韭菜們還在研究怎么炒比特幣時,我們的中國大媽已經(jīng)帶上她們的紅絲巾,組團去新疆研究礦場了。
比特幣是全球第一個無需央行控管的分散式數(shù)字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來進行交易,其高收益的特性,吸引了全球無數(shù)人參與到這場挖礦作業(yè)中。
眾所周知,隨著比特幣的火熱,挖礦賺幣的難度是原來的幾倍。而“挖礦”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開采,通過專用計算設備投入算力進行“解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
據(jù)權威統(tǒng)計,目前挖礦獲得1個比特幣,需要消耗3.88萬度電。由此看來,拋開別的不談,比特幣的獲取成本光是電費就很驚人,可這都不能成為大媽們挖礦的門檻。
去年十月,就有媒體報道,一位河北唐山年過六旬名叫常桂鳳的老太太,在挖幣這條路上為了降低獲取成本而被拘役4個月。
這位常老太太加入挖幣大軍后,在自己的房子里安裝了4臺比特幣礦機,然后私接電線線路偷電。在她的思路里,這是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
剛開始憑借著偷來的電,常老太太還賺了6500元??傻胶髞碣嶅X愈發(fā)困難的時候,禍事也尾隨而來,被警方抓了個現(xiàn)形。
類似這樣的事件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隨著去年年底幣圈整體大逃亡之后,除了留下一片狼藉,很多人都血本無歸外,這一切似乎都煙消云散。
上帝的歸上帝,但凱撒的卻不一定還歸凱撒。
終
縱觀大媽們的房產(chǎn)、黃金、股市、P2P、幣圈那幾波投資浪潮,她們無一不是運用自己的玄學投資邏輯,拼命追著風口跑。
她們對自己的經(jīng)歷各有總結,理由五花八門,涵蓋天時地利人和、宗教信仰、人情、人脈、各種小道消息,卻很少有人去提及和學習與專業(yè)對口的知識。
風口一過,少數(shù)幸運的飛了起來或倒下之后還能在下一個地方重新站立,多數(shù)不幸的則會被無情收割。
好在,她們有錢、任性,你管不著。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