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滯漲甚至萎縮,用戶換機時間拉長,競爭焦點向頭部廠商進一步匯聚。智能手機已經全面進入換機市場,也就進入了殘酷的零和博弈階段,所有的“增量”都意味著競品的“減量”。
我的用戶從哪來?
我的用戶又去了哪里?
我的新用戶長什么樣子?
這是手機廠商面對零和博弈必須要研究透徹的三個問題。
在整理分析了約800萬條換機行為記錄后,今日頭條發(fā)現(xiàn)了一些秘密:比如三星、錘子、魅族正在被自己的老用戶拋棄;手機平均價格并沒有跟隨消費升級的大勢上升,反而出現(xiàn)了一定下滑;華為與蘋果已經開始正面交鋒;OPPO、vivo推出高端品牌其實另有圖謀……
幾喜幾憂:華米OV勢頭不減,三星、錘子、魅族要涼
近兩年手機市場最主要的特征有兩個:一是規(guī)模萎縮,二是更加向頭部集中。從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各方面數據來看,華為、小米、OPPO、vivo四家所占的市場份額還在進一步加大。同時,因為份額不斷集中于頭部,眾多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生存環(huán)境愈發(fā)不容樂觀。
對于中小品牌來講,市場空間被擠壓并不是最可怕的,更為悲觀的是:從頭條指數相關數據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用戶換機意向更傾向于安卓陣營的華米OV這四大品牌以及蘋果手機,而其它小眾品牌的用戶正在迅速“見異思遷”。
這里先講一個詞:換機留存率。其衡量的是一個品牌的用戶在換機時對該品牌的忠誠程度。一定程度上說,這個數據也可以預見該品牌未來一段時間的“命運”。
頭條指數顯示:各主要品牌的換機留存率已經產生明顯分別,“華米OV”四強也是唯四換機留存率超過30%的安卓品牌,隨后是換機留存率略微超出20%的榮耀。其余品牌的換機留存率——均低于20%。
先看一下華為與三星形成的鮮明對比。華為在今年第二季度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下一個目標就是峰頂的三星。華為雖然沒有進入美國市場,但是在全球依舊保持高增速,而三星雖然還是全球冠軍,但是已經看不到太大的增長空間。通過頭條指數看到,在中國市場華為是唯一一個連續(xù)五個半年換機留存率一直上漲的品牌,而三星則是下滑幅度最大的廠商。
三星近幾年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之后,幾度出大招扭轉局面,結果卻是越來越慘:2013年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20%,而上個季度這一數字已經不足1%。
今年三星在營銷上持續(xù)加大力度,但是絲毫沒有喚回中國用戶的好感。頭條指數顯示:三星的換機留存率在十個主流品牌中位列最后,這意味著三星不僅因新增用戶量減少導致銷量低迷,存量用戶也在隨著換機過程而“跳槽”至其他品牌。
除了三星,還有兩個品牌前景堪憂:魅族和錘子,這兩個品牌換機留存率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現(xiàn)了5%左右的大幅下滑,說明其原有用戶群體正在流失,市場正被競品蠶食。此外,從凈流出和凈流入數據來看,魅族和錘子類似,都是凈流出用戶比凈流入用戶更年輕、更偏大城市范圍。
通俗點兒說就是:這兩個品牌中更優(yōu)質、更有消費能力的用戶群體正在逐步流失。隨著換機留存率的逐漸下降,這種流失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其實,懂懂想說一句:三星、錘子、魅族都是自己把自己折騰死的。三星2016年的Note 7電池爆燃事件中,對中國用戶區(qū)別對待從而埋下了隱患;錘子則是一直忙著攻擊競爭對手和吹牛,給出的產品并沒有超出羅永浩的相聲,讓用戶一次又一次失望(尤其是這次TNT的巨大負面作用);魅族則是因為內部管理混亂而使得不但產品沒有提升,眾多“煤油” 還粉轉路甚至粉轉黑。
零和博弈:你想到的敵人以及沒有想到的冤家
所有的“增量”都意味著競品的“減量”,那么換機流向數據則是零和博弈的關鍵所在。從零和博弈的記過來看,換機市場存在著這樣幾對冤家。
【蘋果vs華為】
最大的一對冤家是蘋果和華為。國內市場蘋果一直都是換機留存率最高的手機品牌,而安卓陣營里華為則是一直處于上升通道,目前已經超過其它所有安卓品牌。兩三年前,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就曾提及要超過蘋果,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在吹牛,但這個“?!痹诮衲甑诙径葘崿F(xiàn)了。接下來,他將目標鎖定了三星,希望在兩年內超過三星。
華為手機品牌的形象、產品價格不斷沖高,已經與蘋果有一定的交集,蘋果和華為成為現(xiàn)階段國內高端用戶最主要的選擇。頭條指數顯示,2018 年上半年流入蘋果的100個用戶中有7.16個以前是華為的用戶;而蘋果用戶的流出率,有12.99%是流向華為。而流入華為的用戶中有19.20%來自蘋果,流出華為的用戶有17.48%選擇了蘋果。整體而言,華為從流出方向看,用戶轉至OV的比例在下降,流出至蘋果的比例在上升。華為已經和蘋果公司在國內市場展開正面競爭。
【華為VS榮耀】
另外一個沒有想到的冤家是華為與榮耀。我們都知道,榮耀是華為孵化出來的一個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其實榮耀的誕生多少有點兒是要牽制小米的意味。但是憑借華為強大的研發(fā)和制造能力,榮耀的發(fā)展非常成功,與華為品牌比翼雙飛,以至于后來任正飛對榮耀也寄予了更高的希望。
先看一個數據:華為凈流入用戶偏年輕,凈流出用戶偏年老,說明整個品牌正在逐漸變得年輕化。
此外,從流入方向看,前兩大流入方向依舊是華為和蘋果,和2017年全年相比,榮耀取代小米成為華為的第一大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流入方向。這也說明不少用戶在使用榮耀后,升級成為了華為用戶。
實際上,在華為體系內對華為和榮耀兩個手機品牌是有不同定位的:華為高端,偏商務;榮耀中端,定位于年輕用戶群體。
但隨著兩個品牌近幾年都越做越大,這種邊界也在變得愈發(fā)模糊。比如華為的子品牌nova也是專門定位于年輕時尚群體的,市場表現(xiàn)也相當強勁。再比如華為P20,雖然價格很高,但用戶群畫像也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而同樣在中高端,榮耀產品的配置和價格不斷上沖,與華為產品的區(qū)隔越來越不明顯。
其實,華為與榮耀這種“交叉”,從集團策略來看是成功的,并不會因為“局部摩擦”而影響華為整體的市場實力。相反,華為與榮耀以“兄弟上陣打群架”的方式,共同掙奪了更多市場份額。
【小米/榮耀 VS OPPO/ vivo】
小米和榮耀曾經同為互聯(lián)網品牌,而OPPO和vivo則是典型的線下為主,但是這四個品牌主要用戶都是面向年輕人。今天,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年輕人已很少生活在互聯(lián)網之外了。所以,小米/榮耀與OPPO/vivo之間的界線正在模糊。
從小米的數據來看,新流入用戶來自小米自身的比例在下降,來自OV陣營的比例在上升;從榮耀用戶流入上來看,流入用戶來自OPPO、vivo陣營的比例也在上升,而來自小米、三星的比例在下降。
也就是說,隨著年輕用戶群體對互聯(lián)網接觸程度越來越高,部分線下購買手機的用戶轉向線上時,會更多考慮購買小米和榮耀這類純互聯(lián)網品牌?;ヂ?lián)網營銷對用戶決策的影響,目前正在加大。
當然,從今天的數據來看,小米/榮耀VS OPPO/vivo還不是強替代關系,只是流入小米/榮耀的用戶中OPPO/vivo的用戶比重在逐步上升,這是一個值得頭部廠商重視并且積極應對的新趨勢。
【頭部VS尾部】
今天中國市場的頭部手機品牌是華米OV以及蘋果五大廠商,蘋果一直是高留存率,而安卓陣營已經顯現(xiàn)出明顯的馬太效應,華米OV市場份額提升的同時也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愛,所以,華米OV的市場優(yōu)勢有可能會今年下半年進一步加大。
從頭條指數來看,各個品牌的換機留存率已經產生明顯區(qū)分,“華米OV”四強也是唯四換機留存率超過30%的安卓品牌,且差距不大。隨后是換機留存率略微超過20%的榮耀,其余品牌的換機留存率均低于20%。
此外,頭部品牌不僅自身留存率高,在流出方面也是在幾大品牌之間,其它尾部品牌幾乎搶不到他們的用戶。相反,尾部品牌自身留存率低,并且流出的方向是以頭部幾大品牌為主。這些數據讀者朋友可以查看《今日頭條2018年上半年用戶手機購換行為洞察白皮書 》原文,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油膩”解藥:緩解中年焦慮的五大秘籍
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行至中場,無論是頭部還是尾部企業(yè),各有各的焦慮。零和博弈,深挖用戶換機行為,對于企業(yè)決策都是重中之重。懂懂在仔細閱讀《白皮書》后提煉出幾個“油膩解藥”,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廠商緩解中年焦慮。
第一:新機型(旗艦)的發(fā)布,對換機留存率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從頭條指數看,上半年三月份的三星S9、四月份的華為P20、五月份的一加6、六月份的小米8等,短時間內對于該品牌的留存率都有明顯幫助。我們知道,提升換機留存首先要保證消費者“換有可換”。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各個品牌之間的差異性較小;手機逐漸成為“快消品”,消費者換機忠誠度低,決策周期縮短;加之“換機助手”等軟件層面的迭代,降低了消費者換機的成本。
類似一加這種半年只出一款旗艦機型的品牌,雖然保證了較好的用戶體驗,但用戶體驗和品牌壁壘沒有蘋果那么高,容易使消費者在換機時陷入“前一代機型就不新鮮,市面上選擇這么多;下一代又要等一段時間,可我現(xiàn)在就想換”的糾結中,從而導致用戶更容易選擇其他品牌。所以該品牌出現(xiàn)了換機留存率連續(xù)多月下滑,但一加6發(fā)布后又大幅上升的態(tài)勢。
第二:價格高的產品系列換機留存率不一定高,但有特色、瞄準細分功能或細分人群的產品通常換機留存都較高。
隨著智能手機用戶逐漸成熟,輿論預期的價格不斷走高現(xiàn)象并沒有再延續(xù)。相反,看一下價格高的產品,在換機時出現(xiàn)“價格下降”的比例最高。這點說明,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一味追求高價格來顯示身份,而是更為優(yōu)先考慮適合自己的產品。
頭條指數還顯示,有特色、瞄準細分功能和細分人群的產品留存率較高,其中典型的有小米Max系列、三星W系列等。
第三:低端機是換機“殺手”,正負效應都非常明顯。
低端機是把雙刃劍,對于廠家沖銷量來講效果非常明顯。但同時低端機“爆棚”也會對品牌有所傷害。比如小米的紅米系列、榮耀的暢玩系列等產品,都屬于銷量高但留存率低的產品系列。這樣的產品系列在短時間之內推高了品牌整體銷量,但長時間卻成為了品牌在邁向高端化時的“負面”烙印。
第四:新產品系列提升品牌美譽度,改善用戶構成。
OPPO和vivo是線下為王的品牌,曾經用過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近兩年,我們感覺隨著OPPO和vivo整體競爭力的上升,其在一二線城市的普及率迅速提升。但頭條數據顯示:OPPO和vivo的凈流入用戶下沉程度明顯高于凈流出用戶,說明整個品牌的下沉程度比此前在加深。這也間接說明OPPO和vivo的品牌被固化在了下沉市場,如果用原有的產品系列再打一二線城市難度較大。所以今年上半年,兩者推出了OPPO FIND X和vivo NEX這樣技術含量(設計水準)很高的旗艦產品,對于這兩個品牌爭奪一二線城市年輕用戶以及海外市場擴張,絕對是非常精準的戰(zhàn)略選擇。
同理,小米也面臨品牌突破的瓶頸。此前,小米的MIX贏得了口碑,但是市場收獲并不大。所以小米還需要重新考慮如何用高端產品系列進一步破局。
第五:1999元是各品牌必須要守住的戰(zhàn)略高地。
從用戶換機預算分析,用戶預算下行壓力最大的價位段在4000~4999元檔,只有25%的用戶考慮上調購機預算。而1999元以下價位段的持機人群,換機價位升級意向明顯。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小米發(fā)布的第一款手機就是1999元,后來這個價位段成為廠商必爭段位。這個價位段具有“上可攻、下可守”的意義,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戰(zhàn)略高地。
目前來看,國內高端機用戶未來繼續(xù)提高購機價格的動力不足,而恰好是1999這個價位段的用戶升級意向明顯。
【結束語】
20日,錘子科技的2018夏季新品發(fā)布會繼續(xù)演繹著老羅的段子和用戶的失望。以前,我們聽老羅的相聲和吹牛,能感受到他的自信。而今天,更多人感受到的是無奈和焦慮——說實話,老羅不焦慮,錘粉們都開始焦慮了:錘子手機什么時候能從相聲里走出來??!
實際上,類似的焦慮存在于所有手機廠商的心底:華為兩年后能否問鼎?小米能否走出低端的藩籬?OPPO和vivo什么時候能被更多一線高端用戶接受?尾部的企業(yè)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大開大合的競爭已經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智能手機的競爭需要“精準打擊”,在5G這個大考來臨前,以數據支撐做出更細致的規(guī)劃,守住老用戶,瞄準更多“別人家”的新用戶。智能手機行業(yè)行至中場,競爭即將發(fā)生質變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yè)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fā)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tài)鏈戰(zhàn)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