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個月前,小柴報道過共享充電寶瘋狂漲價,化身充電刺客的事。
也就是這些年,隨著共享充電寶市場終端投放逐漸飽和,各大充電寶品牌紛紛玩起了漲價的戲碼。
因為漲價太離譜,今年7、8月的時候,共享供電寶隔幾天就沖上熱搜。
當(dāng)時,不少消費者曬圖表示,共享充電寶全面邁進4元時代,也就是充電一小時,需要支付4元的費用。
而4元只是在正常情況下,在一些特殊場地,比如景點,充一小時則要10元/小時。
而更可氣的是在同一條街上僅僅200米的距離,街電共享充電寶竟出現(xiàn)四種不同計價規(guī)則,還有更離譜的就是,以前沖一小時能充滿的,現(xiàn)在沖一小時只能沖進去20%,甚至10%……
有消費者對此則表示,這樣的充電價格,汽車的充電樁都望塵莫及。
從一開始0.5元、1元,到2元,再到4元、10元,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漲幅最高達到了1500%。
共享充電寶這檔生意剛開始的時候,國民老公王思聰曾揚言,這生意要能成,其吃翔。
瘋狂漲價后,不少網(wǎng)友替王思聰捏了一把汗,這翔怕是吃定了……在網(wǎng)上,關(guān)于讓王思聰吃翔的新聞,更是一條接著一條。
有人說,共享充電寶上市了,王思聰「吃翔」了嗎?還有人說,街電用戶量破億了,王思聰「吃翔」的賭局輸了?還有人提問,王思聰是不是該吃翔了?
到底怎么才算一門生意成還是沒成?什么上市、用戶量破X億,顯然都不是評判的首要標(biāo)準(zhǔn)。
從生意的基礎(chǔ)邏輯來講,能不能賺錢,才是評判的首要標(biāo)準(zhǔn),那么他們到底賺不賺錢,才是關(guān)鍵。
公開資料顯示,共享充電寶最初誕生于2014年,至今已有8年時間,但是8年時間。加上各種瘋狂的漲價,以及為了賺取利潤,充電變慢的各種套路,共享充電寶依然沒學(xué)會賺錢,甚至還在高額虧損。
就拿以及成立五年,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怪獸充電來說,最近四個季度加起來,虧損高達4.45億元.
近日,「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發(fā)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怪獸充電營收8.15億元,凈虧損958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怪獸充電連續(xù)第五個季度虧損了。
財報顯示,怪獸充電2021年第三季度-2022年四三季度虧損分別為7940萬元、6850萬元、9640萬元、1.845億元和9580元。
也就是這五個連續(xù)的季度,怪獸充電的虧損總額已經(jīng)達到了5.246億元。最近一年四個季度,累積虧損高達4.45億元。
成立五年,瘋狂漲價,卻依然不會自己賺錢,你能說這生意成了嗎?至少現(xiàn)在看來,還差得遠,王思聰吃翔這事,還得往后放。
那么共享充電寶這個生意以后能成嗎?我們很難斷定,但是有幾個層面,有些可參考意義。
一是,使用費用這個角度。大家肉眼見過的,共享充電寶從成立初的0.5元、1元,普遍漲到了如今的3、4元,甚至10元,從這個角度看,共享充電寶未來還有漲價空間嗎?
實際上,如今這個價格,已經(jīng)在倒逼用戶自己去買充電寶隨身帶了,更別說再漲價了。
更重要的是,從體驗角度來看,共享充電寶在快充時代充電卻越來越慢了,曾經(jīng)一塊錢就可以充滿,如今充滿需要10塊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
那么這背后到底是什么邏輯?作為科技企業(yè),在普遍快充的時代,難道共享充電寶整天研究的是怎么才能充的慢、怎么才能通過大數(shù)據(jù),隨機調(diào)整計價規(guī)則?事實上大家都懂。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接近10萬條的投訴中,我們也看到,共享充電寶惡意扣費,死活還不了,歸還了還扣錢的各種套路比比皆是。
而這些行為,無不是在加速勸退用戶,倒逼用戶去買個自己的充電寶帶著出門。
二是,共享充電寶品牌的成本投入角度。大家都知道,平臺型企業(yè),在發(fā)展的初期,都會進行大量的投入。共享充電寶行業(yè),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資產(chǎn)運營的行業(yè),那么前期的虧損,更多意義上,也是戰(zhàn)略性虧損。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市場,終端投入趨近飽和,且格局逐漸穩(wěn)定,三電一獸的市場份額也早已超過95%,也就是在不斷漲價的這兩年,這些頭部品牌在終端的投入已經(jīng)大幅減少了,也就是這些品牌,已經(jīng)邁過了戰(zhàn)略性虧損的階段。
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怪獸充電的季度虧損,依然接近1億元,而其季度營收則達到了8.15億元,也就是怪獸充電如今的成本依然還很高,這就非常不妙了。
也就是在現(xiàn)有的模式下,共享充電寶想賺錢這事,不是一般的難。事實上,這些道理,他們都是清楚的,所以,頭部品牌紛紛動起了新的心思。
那就是很多共享充電寶轉(zhuǎn)換了思路,開始大力發(fā)展代理模式,也就是向代理商賣機器,代理商提供售后、運維、客服、系統(tǒng)維護與升級等服務(wù),以及讓代理商分擔(dān)商圈的入場費用、運營成本的費用。
以怪獸充電為例,其代理點位占比今年三季度創(chuàng)新高,達到了47.4%。
在怪獸充電的官網(wǎng)上,首頁最醒目的位置也在大力推廣代理加盟,這是否也意味著,這些充電寶品牌們,原來的模式是真的玩不下去了?
但從市場情況來看,共享充電寶代理商更像是一個冤大頭,賺不到錢,賠錢的比比皆是。
而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本身就不賺錢,現(xiàn)在還多了個分錢的,這模式還怎么去共贏?
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本來難賺錢的代理商想賺錢,這個時候,各種套路也就被滋生出來了,一個街區(qū),多個定價規(guī)則、充電一小時,沖了10%,以及借出來還不進去,還進去還會被扣費這些事,是不是和代理商有關(guān)呢?
在黑貓投訴上,關(guān)于怪獸充電的投訴量接近13000條,其中,亂扣費,已還仍在扣費等都是投訴重災(zāi)區(qū)。
而這樣的服務(wù)質(zhì)量,加上越來越高的費用,未來,還有多少人仍然能不長記性出門不帶充電寶呢?
退一萬步來將,怪獸們通過代理模式,逐漸走向輕資產(chǎn)化,甚至做起了to B生意,卻依然面臨著單季近億元的虧損,共享充電寶這生意還是生意嗎?
那么你認為,王思聰?shù)倪@翔還吃的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