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網上開始流行這樣一種土味情話:“我的手上有一道口子,你也割一道,我們就成了兩口子”,“我一點都不想你,一點半的時候再想你”,這些土味情話尬的讓人頭皮發(fā)麻,不得不說“土味”還得用對地方,比如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方面就將土味體現的恰到好處。
如今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已經全面進入了土味時代,近期趣頭條、拼多多等深耕三四線城市的互聯網企業(yè)接連上市,撩撥了無數人的心弦,同時我們看到阿里騰訊這些巨頭也開始走在下沉的道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備受關注的新金融產業(yè),也悄咪咪誕生了諸如韭菜財經、理財魔方、融360等“小鮮肉”,他們成為了金融圈里一股黑馬勢力,想必諸位都想一睹他們的真容,不過在這之前筆者想先說一說整個金融行業(yè)所面臨的問題。
金融升級穩(wěn)定背后,難逃眾多問題困擾
據權威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guī)模達9983.4億元,同比增長120%,2018年規(guī)模預計達19428.9億元,同比增長95%。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力量帶動的新金融增長穩(wěn)定,市場規(guī)模也在越來越大,但金融行業(yè)中始終有部分領域,對于大眾創(chuàng)業(yè)來說門檻略高,如果在了解不夠深的情況下貿然創(chuàng)業(yè),會給整個金融行業(yè)帶來一系列問題。
問題一,欺詐現象多。金融行業(yè)升級過程中遇到了P2P非法集資和區(qū)塊鏈詐騙現象,甚至在金融宣傳渠道方面也有人打著歪主意。今年5月深圳的“普銀幣”詐騙3億元事件;某微博大V的自媒體傳播虛假證券消息被證監(jiān)會起訴等相關事件頻發(fā)。由此可見,金融行業(yè)的科技力量在現階段預防經濟犯罪方面效果甚微。
問題二,風控與用戶體驗的矛盾。傳統(tǒng)金融機構多是風險厭惡型,而新生金融平臺往往奉行收益覆蓋風險原則,因此在風控與用戶體驗之間,傳統(tǒng)通常會選擇前者,新生平臺通常偏向后者。偏向于風控會降低用戶好感度,偏向于用戶會帶來一定風險,所以新生金融平臺往往很難在風控與用戶體驗間取得平衡。
問題三,宣傳效益低。作為國企、央企,或者是商界巨頭旗下的金融機構,它們通常不會擔心流量問題,它們的品牌有著與生俱來的公信力。而很多中小型以及新生平臺會為宣傳發(fā)愁,往往是線上與優(yōu)質媒體合作不夠,線下又缺乏拿得出手的宣傳方式,最后品牌啞火,寸步難行。
盡管如今的金融市場痛點頗多,但依然無法熄滅入圍者的熱情,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潮流中。一時間市場涌現了很多新銳,為新金融注入了活力。
如今的金融市場好不熱鬧,尤其在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方面,更是涌現了一大批創(chuàng)業(yè)者。其中,有新勢力區(qū)塊鏈金融服務平臺——韭菜財經,有智能理財界的后起之秀——理財魔方,還有對To B與To C有強大吸力的融360等。這些平臺剛起步不久就火了起來,備受市場的青睞,這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
借政策東風,韭菜財經成區(qū)塊鏈金融引路人
談起區(qū)塊鏈,這可是最近金融圈內相當火爆的話題,不僅僅是商業(yè)巨頭們,很多中小企業(yè)也開始涉足該領域。區(qū)塊鏈技術對于企業(yè)的資金與技術要求較高,商業(yè)巨頭們已經開始探索應用該技術,而中小企業(yè)仍停留在“概念期”。這些企業(yè)想要發(fā)展區(qū)塊鏈,只能想辦法找尋流量通道,媒體平臺就是主要方式之一。據新京網報道,1月份國內就新增了50多家區(qū)塊鏈自媒體平臺。
韭菜財經就是這樣一家媒體平臺,由科技媒體大V劉曠發(fā)起創(chuàng)辦,主要為區(qū)塊鏈金融作服務。盡管區(qū)塊鏈技術仍未落地,但韭菜財經已將它玩出了花樣,并在海南火了起來。韭菜財經之所以能火,離不開以下兩個原因。
一方面,韭菜財經具有高專業(yè)性。其覆蓋很多財經前沿資訊,不僅僅是在區(qū)塊鏈技術,還涉獵虛擬貨幣行情和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在這些方面,韭菜財經內部均有專業(yè)解讀人士負責撰文,再加上其手中已掌握一定的區(qū)塊鏈資源,對區(qū)塊鏈金融有一套獨特的理解,因此能為企業(yè)帶來準確且有深度的分析報告。
另一方面,韭菜財經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眾所周知,最近政府多次發(fā)文鼓勵發(fā)展區(qū)塊鏈技術,在政策的支持下從事區(qū)塊鏈,此乃天時;海南正在建設自貿港,且海南省區(qū)塊鏈試驗區(qū)正在建設,而韭菜財經出生于海南,機遇極多,此乃地利;海南省人才技術預計將招募100萬左右,韭菜財經將獲得更多專業(yè)人才,此乃人和。在此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韭菜財經能為合作平臺帶來更多資源優(yōu)勢和迭代升級的機會。
不過在這期間,很多大型相關企業(yè)如火幣、度鏈等都跑到島上來搶占先機,而脫胎于海南的韭菜財經除了主場優(yōu)勢,似乎沒有更多優(yōu)勢可說,所以其能否活下來成了謎題,況且韭菜財經剛剛起步,在經驗方面可能略顯不足,再加上區(qū)塊鏈的發(fā)展是個慢熱的過程,因此韭菜財經需要耐心等待。
“千人千面”,理財魔方成行業(yè)黑馬
國內智能顧投仍然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盡管在產品表現上并未完全實現智能化,但該行業(yè)已經可以根據平臺產品搭配來提供某周期的理財項目,并推薦給用戶。相比于P2P,智能顧投的理財效率更高,而理財魔方作為其中一家智能理財平臺,已經迅速俘虜到一批投資者的心,為什么理財魔方能在智能顧投界脫穎而出?
首先,理財魔方的服務主體有別于其他智投平臺。據前銀河證券基金研究所運營總監(jiān)馬永諳統(tǒng)計,小客戶理財賠錢的概率高達70%-80%。在市場上智投平臺普遍賺著大客戶的錢時,理財魔方已提出“千人千面”概念,將提供給大客戶的理財顧問服務,同時提供給小客戶,改變了理財方面的階級差距和不平等狀況。
另外,理財魔方還提供極高的安全保障。在理財魔方投資,資金首先會流入盈米財富,而盈米財富是證監(jiān)會批準過的正規(guī)基金銷售機構,接著資金再流到各個基金公司,最后轉入基金托管銀行。理財魔方在整個過程中只收該收的調倉費,別的分文不取,用戶可以隨時查看資金所在機構。就算理財魔方哪天倒閉了,用戶資產也不會受其影響,他們可以直接去基金公司交易。
理財魔方憑借以上特點,順利的在智投界打下一片江山,然而早在2013年,證監(jiān)會就明言過:從事基金代售應取得相應資質。而放眼全國,有代售基金資質的只有4家巨頭企業(yè)。前些日子,理財魔方被證監(jiān)會點名,其為盈米財富代售基金的做法,無疑是有悖于國家政策,這一打擦邊球行為不利于平臺的長久發(fā)展。
身處線上鐘情線下,融360愛玩敢玩
傳統(tǒng)的金融機構在信用管理、審批方面無法做到滿足每個用戶,而P2P平臺在2012年之后又出現了亂象不能輕信,所以用戶們都亟待一個金融方面的中介平臺,因此形如融360這樣的金融搜索平臺便誕生了。
融360負責收集數據,包括大量金融機構和各機構的金融項目,并以搜索引擎方式免費提供給用戶,只收取合作金融機構的服務費。比較有意思的是,融360是一家比較愛玩,敢于嘗鮮的金融平臺。在品牌推廣時,融360活學活用大數據,先是用大數據選擇了Papi醬最為其最佳代言人,接著再用大數據決定其代言費。這不僅讓所用用戶當了一次舉牌人,還成為互聯網金融營銷領域的一個精彩案例。
融360不僅愛玩,還敢玩,一般線上金融類平臺,很難想象如何將其抽象的品牌,在具象的線下打響,它們往往過度依賴線上流量,這就造成了線上流量市場競爭激烈,線下卻只有寥寥數人的局面。融360的敢玩就體現在其對線下的推廣。抓娃娃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娛樂方式,融360將企業(yè)吉祥物融七牛形象制成玩偶,并帶進娃娃機供人抓取,直接促進了品牌與用戶的情感連接。此外,融360還與城商銀行展開合作,試運行線下貸款實體店。
雖然融360鐘情線下是打響品牌的一個良計,但它忽視了其線上尚未站穩(wěn):缺乏客觀有效的方式去比較金融產品。這也就意味著沒有明確目標的用戶,他們在體驗搜索過程時需要自己一個個比對,非常吃力。另外,用戶搜索時是否會搜到黑心平臺,以及用戶如果被騙,融360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目前其還未做過相關說明。
總而言之,盡管這些平臺目前仍有不足,但不可否認它們未來會成為新金融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對于那些在區(qū)塊鏈領域蓄勢待發(fā)的企業(yè)來說,當務之急或許就是需要借助媒體之聲來推廣自己,提高品牌影響力。而放眼整個新金融領域,我們大可以期待新的獨角獸跑出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文|孟永輝
馬云在投資者的信里再次重申,基于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新金融體系的建立將會改寫300多年來金融體系的進程。以數據、信用和基于大數據風控為基本的新金融體系將會建立,一個全新的金融發(fā)展時代即將來臨。根據Analysys易觀分析顯示,跟隨消費升級,以消費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正在向醫(yī)療、教育、家裝、農業(yè)、旅游、房產、汽車、保險等多個細分垂直領域進一步滲透。中泰證券更是大膽預計,到2020年,單單消費金融一項的市場交易規(guī)模就將達到十萬億元。
新的時代必然蘊藏新的機遇,新金融時代同樣如此。以大數據為主要鏈接點的新金融時代的到來昭示著新的風口時代的來臨,在互聯網金融市場面對重重困難的時刻,新金融概念的提出無疑為未來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在這個時代,大數據無疑是聯通金融行業(y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毛細血管”,而財務金融作為一個直接與用戶財務、消費等行為緊密聯系的存在,無疑將會成為未來以數據為核心的新金融時代的“核心”。用核心中的核心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而財務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狀況恰恰證明了這一點。根據第三方市場咨詢機構易觀發(fā)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記賬理財應用市場監(jiān)測》顯示, 2017年第二季度,隨手科技旗下的隨手記、卡牛分別以1415.2萬、594.4萬的活躍用戶位列行業(yè)第一、第三位;51信用卡管家位列第二,活躍用戶為651.9萬;挖財記賬理財位列第四。在另一個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發(fā)布的2017年Q2夏季報告中,行業(yè)格局大體一致,隨手記位列第一,51信用卡管家、挖財記賬理財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
眾所周知,除了財務金融之外,數字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等新生的金融概念都在被市場逐步認識和完善。那么,財務金融為何能夠在如此多的金融門類中獲得如此快速地發(fā)展,并成為新金融時代核心中的核心呢?
卓爾不群,財務金融何以在眾多概念里脫穎而出?
財務金融之所以能夠在眾多金融概念當中脫穎而出,并迅速被市場接受和認可,與其自身的特性、優(yōu)勢、組成成分等方面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綜合來看,財務金融之所以能夠從眾多金融類型當中脫穎而出,主要由于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以用戶為原點,讓財務金融能夠天然獲取相關數據,并為未來的金融行為所用。財務金融之所以為稱作財務金融,主要是因為它的一切的原點都是用戶。來源于用戶,回歸到用戶是財務金融區(qū)別于其他金融類型的關鍵所在。通過用戶每天記錄自己的財務收支數據、消費數據、投資數據,能夠對用戶的金融行為進行一個相對較為全面而又精準的把控。
這些來源于用戶的生動的數據能夠真正成為未來用戶金融行為的參考,這種以用戶為導向的全新的數據收集方式無疑將會讓數據真正回歸真實狀態(tài),確保用戶的投資、理財等金融行為都有一個相對較為精準的數據支撐。相對于數字金融來講,財務金融跳過了數據公司的環(huán)節(jié),轉變成為直接從用戶處收集數據,這種數據無疑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用戶真實的財務狀態(tài),從而為未來的金融行為提供參考,并逐步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風控類型。
以用戶為原點,再回歸到用戶成為財務金融之所以能夠成為新金融時代核心的關鍵所在。如果我們一味地收集數據,而不從行業(yè)本身上著手進行改變,那么金融本身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義,互聯網金融時代出現的諸多問題和痛點還將會在用戶身上出現。借助財務金融恰恰能夠解決這種問題,以用戶為出發(fā)點,再用這些數據為用戶未來的金融行為提供指導,成為財務金融備受青睞的關鍵。
用戶行為和消費方式的轉變讓財務金融成為數據來源入口。“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所導致的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用戶的行為和消費方式逐步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在這個過程當中,用戶的日常記賬需求同樣開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記賬日益成為時下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的記賬方式,而這同樣成為一個相對較為重要的數據來源入口。
通過將個人日常的財務收支情況、消費情況等財務情況進行記錄,財務金融能夠較為精準地把握用戶的財務行為,對于未來的金融行為同樣能夠進行提前預判,減少盲目投資造成的風險。這種方式無疑與馬云口中提到的未來的金融將會是基于大數據風控為基本邏輯的新金融不謀而合。
財務金融這種依托用戶行為和消費方式為基本數據來源的形式能夠真實地根據投資者的財務情況,對未來的金融行為進行預判。而這是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這些僅僅只是對金融本身進行改造而無法對風險進行預判的金融行為無法代替的。
財務金融與用戶的天然聯系讓它具備更多新科技應用的可能性。盡管數字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的形式是未來金融的一個發(fā)展方向,但是它們基于金融行業(yè)而非基于用戶本身讓它們在應用新技術的時候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財務金融就沒有這種問題,由于它是一個以用戶為主要應用場景的存在,只要用戶不斷接觸到新的技術,財務金融就能夠將這些新技術應用起來,從而給用戶帶來體驗的提升。
以當下比較時興的無人便利店為例,由于人臉識別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使用,我們能夠實現財務金融方式的智能化,即我們日常的記賬不再是通過手機進行輸入,只需要將我們的記賬賬號與人臉的相關數據進行綁定,即可實現輕松記賬。
除了人臉識別的支付方式之外,VR、AR、生物科技等新的技術同樣能夠與財務金融產生深度聯系,用戶在使用這些新科技的同時,就已經為財務金融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試驗田”,通過與用戶的這種深度綁定,財務金融能夠獲得數字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這些金融類型僅僅依靠某一種或某幾種新科技形式無法獲得的發(fā)展可能性。
正是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元素,財務金融才得以在如此多的金融類型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互聯網金融寒冬下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全新發(fā)展風口。在P2P、眾籌、網路信貸等互聯網金融模式遭遇資本寒冬之際,財務金融的發(fā)展可謂是一枝獨秀,隨手記獲得的全球私募巨頭KKR 2億美元的C輪融資就是一個有力證明。既然財務金融有如此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敲丛谖磥淼男陆鹑跁r代,它應當如何發(fā)展才能真正擔當起新金融時代發(fā)展的重任呢?
新技術不斷涌現,財務金融未來的發(fā)展點在哪?
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是后互聯網時代發(fā)展的主要特征,有望成為下一個拉動行業(yè)發(fā)展的全新動力。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財務金融應當如何發(fā)展才能保持互聯網金融時代積累的先進經驗,實現新的發(fā)展突破呢?財務金融與新科技的結合點又在哪里呢?
智能科技的井噴式發(fā)展將會為財務金融找到更多應用場景。隨著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將發(fā)展的目光轉移到智能科技上,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會是一個智能科技大爆發(fā)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生活當中將會更多地出現智能科技的影子,并將會與傳統(tǒng)行業(yè)產生深度融合。財務金融也不例外。
傳統(tǒng)互聯網時代,財務金融與人產生聯系的方式可能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實現的。隨著智能科技時代的到來,財務金融與人之間的聯系方式可能更多地轉移到了以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科技上。智能科技在新零售、新商業(yè)、新物流等諸多方面的應用同樣為財務金融提出了更多的應用場景。
財務金融通過智能科技與這些新生物種產生聯系,將會讓原本機械、單一的記賬式的金融方式過渡到智能、多樣化的金融方式,再通過這些行業(yè)之間原本形成的底層聯系,財務金融能夠在介入人們日常的金融行為之外,找到更多行業(yè)層面的新應用。
財務金融的數據化表達將會為更多行業(yè)提供支撐。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財務金融將會成為新金融時代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夠通過數據的方式將個人的財務狀況與金融行為進行對應,減少出險概率。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財務金融可能不僅僅只為金融行業(yè)本身提供數據,還將會為新零售、新消費等諸多行業(yè)提供數據,從而為外部更多行業(yè)提供支撐。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將財務金融的相關數據進行更加精細化的劃分,購物的種類和品牌、商品的價格、購物的頻次等數據都通過記賬式的方式進行呈現,再將這些數據進行精細化的區(qū)分,反過來提供給上游的生產廠家、供應鏈等相關行業(yè),通過這種多維的支撐來為財務金融拓展更多的功能和作用。
財務金融的大數據表達不僅能夠讓金融數據更加精細,而且能夠讓風控更加嚴格,并實現了產品與消費之間的聯通,通過這種方式,財務金融能夠拓展更多的生存空間。
財務金融將會與金融行業(yè)的其他種類共同作用,優(yōu)化現有金融行業(yè)。盡管以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方式在不斷涌現,但是他們始終都與用戶之間隔著一道坎,無法實現金融與用戶之間的真正融合。隨著財務金融與智能科技、大數據等新科技不斷融合,它能夠彌補這些金融類型無法逾越的這道障礙,真正實現金融與用戶的聯通。
比如,在數字金融行業(yè)當中,我們需要知道用戶的投資需求、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等相關的數據,單單依靠數字金融本身的數據無法真實了解用戶的真實情況,如果我們加入了數字金融的方式后就能夠借助用戶日常的消費數據、財務數據來彌補數字金融的這種缺少,讓它的發(fā)展更加具有科學性。
另外,我們還能夠通過將財務金融當中的用戶數據與普惠金融產生聯系,了解大多數的用戶真實的需求是什么,真正將普惠金融的概念并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變成一個用戶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存在。財務金融能夠通過與其他金融類型產生融合,優(yōu)化現有的金融行業(yè),促進金融行業(yè)更好地發(fā)展。
“互聯網+”浪潮的退卻,以新零售、新消費、新物流為代表的全新商業(yè)模式的興起預示著金融行業(yè)的需求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一個在眾多金融類型之中脫穎而出的存在,財務金融的發(fā)展始終都發(fā)揮著聯通金融與用戶之間的橋梁作用。進入到新金融時代,財務金融的發(fā)展同樣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只有緊緊抓住這些發(fā)展點,才能在新金融時代實現破局、重生。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yè)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5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界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