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今日頭條的戰(zhàn)爭,從內容燒到游戲,短期內大概不會終止。
有消息稱,今日頭條正在內部孵化游戲直播產品,由西瓜視頻團隊具體負責,而西瓜視頻方面則對外回應稱,直播內容涉及全品類,可功能尚未對全部用戶開放。更早一些,安卓版頭條還上線了“今日游戲”欄目,可見,張一鳴染指游戲行業(yè)的野心已非常明顯。
當然,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外行,頭條想要在游戲上抗衡騰訊,看似是蚍蜉撼樹,但是網易的加入將成為這場較量的一個新變量。一位網易內部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網易直播組目前或已與今日頭條進行對接,不過對于具體的合作方向及事宜,對方表示并不知情。
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頭條若是搭上網易,能否撕開騰訊把控游戲全產業(yè)鏈的一個口子?不過曾經眼睜睜看著頭條做大的騰訊必然也不會袖手旁觀。
單兵作戰(zhàn)的今日頭條,啃不下游戲這塊骨頭
頭條覬覦游戲市場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在曾經引導輿論對騰訊游戲進行道德審判的公關戰(zhàn)中,其自身游戲屬性的暴露,很明顯裝著太多的私心,而不是為青少年未來擔憂的正義感。據頭條分享數據顯示,2018年Q1游戲行業(yè)廠商在抖音平臺的投放已經幾乎持平今日頭條,其中抖音占31.8%,今日頭條占32.9%。
當頭條利用內容平臺呼吁騰訊收手,張一鳴是否也會放棄游戲廣告這一最重要的利益來源?自然不會,未來頭條向游戲跨界、試圖分一杯羹的野心只會越發(fā)清晰,但是現(xiàn)實是頭條未必能得償所愿。
作為游戲行業(yè)買量的重要陣地,隨著買量大盤的明顯下滑,頭條不僅難以維持其在游戲行業(yè)的投放價值,更關鍵的是無法借助買量平臺的優(yōu)勢進行游戲資源的聚攏和開發(fā)。游戲陀螺聯(lián)合Dataeye統(tǒng)計了2018年1-5月游戲行業(yè)買量大盤的情況,從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下降趨勢。
圖一顯示的是投放游戲數目,從3月下旬開始,投放的游戲數目明顯減少,從峰值的每日超過1100款,到了5月底不足700款,投放的游戲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圖二則為投放公司數目,3月下旬之前的每日投放數量基本都在400以上,并且峰值超過450家。而3月下旬之后一波明顯下滑后反復,總體仍然呈下滑,到了5月底,已經不足300家。
借信息流、短視頻等新形式,游戲行業(yè)買量曾被視為獲取用戶的救命稻草,可為什么這段時間卻開始有偃旗息鼓的勢頭了呢?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游戲廣告主并沒有從買量中看到利潤。
游戲陀螺調查了解到,很多游戲公司利潤與收入的盤子構成,是買量保盤子、渠道保利潤——除非碰上好產品,否則買量其實并不賺錢。有數據顯示,去年做買量的公司,已經有30%的公司退出了買量行列。這對頭條來講,不單單是游戲廣告收入的減少,而且關系到頭條進入游戲宣發(fā)體系的下一步打算。
而外部阻力則來自騰訊。按照張一鳴和頭條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攻擊性,以及西瓜視頻進入直播領域這一事實,頭條進入游戲市場的目標不只是游戲直播,游戲發(fā)行、代理或聯(lián)運甚至是游戲研發(fā)才是最終設想。但就目前市場形勢而言,騰訊恰恰把這幾條路堵得很緊。無論是游戲發(fā)行還是代理,很多CP更信任騰訊、網易這樣的游戲大廠,即使有好的產品也不會留給毫無經驗的頭條。
如果不能撬開騰訊對游戲資源的把控,或許頭條只能考慮考慮貪玩藍月這類游戲了。畢竟用戶屬性相對重合。
網易將成為今日頭條殺入游戲領域的引路人?
網易和今日頭條聯(lián)手的消息未經確認,但據一位網易內部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已經對接。從近日“今日頭條”頁面也可以看到,其熱門活動首推網易的《第五人格》,“今日熱點”也是首推網易的《陰陽師》、《明日之后》、《實況足球》,另外新游推薦中前五個有三個是網易出品。
從頭條系內容推薦對網易游戲如此明顯的傾斜,可以察覺到張一鳴對這個老牌游戲巨頭的示好,而背后所做的打算自然是針對騰訊。
其實,網易和頭條聯(lián)合可以說是一場共贏的生意,網易為頭條跨界游戲行業(yè)引路,而頭條補足網易游戲在宣發(fā)和流量上的弱勢。
自騰訊兩次入股斗魚、又將虎牙收入囊中,網易不得不依靠自家CC直播支持游戲,但與三大直播平臺相比,該平臺的用戶滲透可謂是天差地別。當游戲直播在整個產業(yè)鏈中的作用越發(fā)重要,網易必將長期受制于此。如今頭條借助西瓜視頻進軍游戲直播,雖說入場較晚,但其在利用流量、孵化新品上表現(xiàn)出的能力,難以令競爭對手小覷,這對網易來講也是一個機會。
除此之外,網易游戲文化內容的衍生,近來也在網易內部逐漸得到重視,可相對來講,網易缺乏類似騰訊、阿里在IP開發(fā)上的完整產業(yè)鏈,因而網易也需要盟友。而頭條即將切入長視頻制作,恰恰缺乏IP積累,也就是說,在內容開發(fā)領域雙方也可以實現(xiàn)互補。
當然,頭條對網易游戲資源的需求更加急迫。一則,騰訊網羅了市場上較多的熱門游戲,憑借現(xiàn)在騰訊和頭條的關系,是絕不可能授權給西瓜視頻的直播平臺,而沒有游戲產品的頭條即使挖來頭部主播,也無濟于事。所以,網易大量自研、代理的游戲是頭條最合適的選擇。
二則,直播算是頭條打造游戲渠道宣發(fā)的第一步,但真正掌握游戲話語權的還是上游研發(fā)或代理。目前來講,游戲研發(fā)沒有十年八年很難有所成就,暫且不論,最常規(guī)切入游戲市場的模式還是代理或聯(lián)運。可惜的是,游戲開發(fā)商通常不會選擇毫無運營經驗的公司合作,畢竟這不是十幾年之前游戲行業(yè)的草莽時代。
而網易若是憑借在游戲市場的地位,為頭條提供項目資源或是用自家產品給其提供代理機會,頭條在游戲行業(yè)還是有成長的空間。
網易頭條聯(lián)手的最大風險可能是用戶屬性沖突
網易和頭條看似各取所需、互補共贏,但實際操作能否發(fā)揮合作效應還要考慮到多重因素,尤其是用戶屬性。如果說網易及網易系產品的標簽是獨特、簡約和格調,那頭條多少有些與之相反,即偏向大眾、紛繁和低俗,這也導致兩者用戶群體的特征實際上是有所沖突,可能也會延續(xù)到雙方在游戲領域的合作。
從頭條系產品的矩陣來看,張一鳴想做游戲渠道或宣發(fā),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流量,正如騰訊善用社交流量為游戲產品獲取用戶提供助力,頭條也是想借助這些平臺打造一種完整可運營的體系,比如短視頻、直播及信息流在內容上的聯(lián)合發(fā)力。
但是這也引發(fā)一個問題,頭條的流量能給網易游戲帶來真正的玩家嗎?
經多年發(fā)展,網易的游戲風格和模式造就了互聯(lián)網中一群比較特殊的玩家。相比騰訊游戲廣泛布局,網易更擅長單品作戰(zhàn),依賴不同的產品吸引不同的用戶群體,從而打通用戶圈層,再將這些用戶匯聚到自身品牌之下,轉而導向其他的產品。所以,要想在頭條龐大的流量中精準觸達圈層用戶,還需費一番心思。
更重要的是,從用戶消費能力來看,網易系產品普遍大額付費玩家更多,1000元以上付費玩家占比均在15%以上,《陰陽師》甚至占比超過20%。但是,頭條用戶的付費行為則少之又少,可以說其優(yōu)質用戶的數量偏小。
一方面是因為頭條系產品并沒有培養(yǎng)用戶的付費習慣,另一方面平臺用戶大多位于三四線城市,這類人群不一定會認可游戲,而且作為玩家,其付費能力與意愿,相比較于氪金玩家大打折扣。由此可見,網易和頭條合作后,后者最大的優(yōu)勢未必一定能發(fā)揮出來,并產生實際效果。這也導致另一層擔憂,網易游戲是否會因為與頭條合作而影響到原本的產品風格?
不過有多大風險也有多大機遇,頭條對網易來講可能也意味著用戶拉新。目前的網易游戲不免還是依靠著老一代端游IP,《陰陽師》、《王者榮耀》等現(xiàn)象級游戲開啟了全民手游的年代,網易需要抓住這波新用戶紅利。
一直以來,張一鳴和頭條四處樹敵,難免導致其陷于孤軍奮戰(zhàn)的尷尬境地,而且與巨頭對陣、盟友站隊不同,頭條至今一個支持者都沒有,這無疑是一個危險信號。因此,未來競爭形勢變幻莫測,頭條或許是時候考慮“結伴而行”。
而長期穩(wěn)居互聯(lián)網巨頭陣營的網易,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屆時合作生效,恐怕游戲市場的格局也會生出新的變化。當然,一旦頭條在游戲領域站穩(wěn)腳跟之后,以其極具侵略性的產品作風,網易是否會引狼入室,還未可知,畢竟,相比較這個風險,如何壓制騰訊,是兩者目前最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
剩下的,唯有讓時間給予答案。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lián)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價值30億的暴走漫畫因褻瀆英烈被查出而岌岌可危,但抖音顯然沒有吸取教訓。
有網友稱,抖音平臺在搜狗搜索引擎廣告投放中,出現(xiàn)侮辱英烈的內容。被爆出的視頻中,使用搜狗搜索關鍵詞某英烈的姓名,出現(xiàn)的首條是以“英烈姓名-被火燒的笑話-2018新版下載”的鏈接,點開該鏈接是抖音的廣告,點擊上面的提示banner,可以下載抖音。
從侵犯用戶隱私到虛假廣告曝光,再至內涵段子被關,瑟瑟發(fā)抖的今日頭條不僅摸清了“約談-道歉-再約談-再道歉”的套路,還為類似事件找到了一個“永久的背鍋俠”——互聯(lián)網臨時工。只要是有問題,就可以說不是自己而是代理做的。
算上這次時間,今年短短半年時間,今日頭條已經被公開約談了至少三次,道歉五次。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多次爆出問題和被約談的頭條和抖音,為何依舊問題重重?他們的歉意究竟是針對監(jiān)管部門不得已而為之,還是說對于促其壯大的海量用戶真的充滿愧疚?
這是一個問題。
對“價值觀”不感冒,導致其問題頻發(fā)
且先不論算法支持下的頭條系產品建立所謂價值觀的難度,頭條本身的一些策略多多少少和大眾認知也有所出入,這或許也是頭條系產品越來越引發(fā)質疑的原因,包括爆紅的抖音。
最開始,今日頭條標榜為技術、科技公司,這也一直是其核心立場,雖說技術中立不為錯,但張一鳴卻蹭以此為由試圖撇清與“媒體”的關系,這倒令人頗為費解。他解釋兩者的區(qū)別稱,“媒體是要有價值觀的,它要教育人、輸出主張,這個我們不提倡。因為頭條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p>
但眾所周知,傳播信息的媒介即為媒體,不管信息的獲取方式是主動還是被動,既然作為內容分發(fā)平臺,信息傳播是最基礎功能,今日頭條和旗下產品憑借算法處理的信息量,比其它平臺甚至多了一個量級,尤為重要的是,張一鳴的野心其實早已不是內容平臺,而是從社交初探到自制內容,都在搶微博、百度的生意,可并沒有見到這些公司撇清“媒體”屬性。所以頭條怎么看也更像一個媒體化的平臺,稱之為媒體并不為過。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今日頭條急于撕掉媒體標簽,是因為其本身對價值觀并不感冒。
頭條對傳統(tǒng)媒體信奉價值觀的不屑,還表現(xiàn)在用戶沉迷上,相比現(xiàn)在外界針對頭條系產品導致過度沉迷的討論,張一鳴并不認為打德州、喝紅酒和看八卦、視頻有多大區(qū)別,“用戶是需要一些沉迷的。”
這正是其問題頻發(fā)的重要原因。
極光大數據顯示,抖音的用戶年齡主要分布在20至29歲之間,占比達60.7%,其中,19歲及其以下用戶占20%。從這點來看,抖音用戶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幾乎要高于任何一款互聯(lián)網產品。而面對這樣的用戶結構,抖音上色情、暴力、惡搞甚至槍支、賣假、販毒等內容卻比比皆是,當未成年用戶“撞上”低俗、違禁內容,所要考慮的后果就不再僅僅是沉迷的問題。
對于這些已經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性問題,張一鳴崇尚的技術既無法彌補監(jiān)管漏洞,也抑制不了人性趨利的本性。
更關鍵的是,作為一個急速商業(yè)化的短視頻內容新秀,抖音價值觀缺失的背后與商業(yè)利益不無關系。就像疑似封殺“小豬佩奇”,所表現(xiàn)出的并不是重拾價值觀,而是內容監(jiān)管之下強烈的求生欲,在“社會人”小豬佩奇給抖音帶來初期的巨大流量和商業(yè)價值之前,抖音似乎并沒有考慮到“佩奇現(xiàn)象”病毒式傳播的負面效應。雖然抖音曾解釋成并未封殺小豬佩奇,但在之后的平臺中小豬佩奇幾乎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推薦欄,這導致小豬佩奇的熱潮迅速退卻。
但無論是抖音還是頭條其它產品,外部環(huán)境壓制下的改變,終究不是自省。
無邊界競爭之下,用戶正成為犧牲品
從去年開始,張一鳴的“南征北戰(zhàn)”導致今日頭條成了互聯(lián)網公敵,看似不斷擴張的業(yè)務領地也在不斷刺激其估值膨脹,但回顧頭條率先掀起的多次對抗,雖說每次都渲染出“干掉對方”的強勁勢頭,可實際上現(xiàn)在并沒有出現(xiàn)一個真正的成功案例。
曾宣稱“抖音狙擊快手路上先被滅掉”的微博,依舊地位穩(wěn)固,而快手和抖音雙方用戶群體、商業(yè)模式的不同,也決定了這場競爭短時間內難以終結。如今和騰訊的戰(zhàn)爭更是打的火熱??墒?,在這場無邊界戰(zhàn)爭中,普通用戶卻成了最大的輸家。
比如上個月底的頭條客戶端彈窗推送事件,新華網發(fā)文《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游對少年兒童的戕害?》,直接被頭條彈窗改為《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而這并不會是一個個例。
首先作為內容平臺,篡改新聞致使內容失真,進而引導輿論,一定程度上有損媒體應該保持的中立性,這對平臺的所有用戶都構成一種潛在傷害,以后平臺內容的可信度有多少?在質疑或譴責公共事件的時候是否會無形之中充當頭條的“弓箭手”?這種疑惑也會延伸到任何頭條系產品中,抖音是否也會成為打擊敵手、左右輿論的一個工具呢?
其實,頭條打擊競爭對手的姿態(tài)多少有些難看,尤其是表面上舉著游戲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正義大旗”,背后卻沒少從游戲廠商賺錢,在這點上,整個頭條系產品是一個利益鏈條。
根據App Growing發(fā)布的首份抖音數據,4月24日-5月14日期間,抖音上出現(xiàn)了247款游戲共計914個廣告,而非游戲類應用是106款共計523個廣告??梢?,游戲已經成為抖音廣告體系當中最重要的業(yè)務來源。
如果說內容推送影響用戶更傾向于側面作用,那虛假廣告損害的將是實際利益。4月份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18年第一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其中今日頭條因發(fā)布多條未取得醫(yī)療廣告審查證明的醫(yī)療廣告,被罰款 70 余萬元。
但更嚴重的是抖音,3月底,因平臺上有用戶涉嫌發(fā)布售假視頻,抖音與另一家視頻平臺公司被約談。抖音對此進行專項整治,查刪視頻805個、封禁賬號677個、添加違禁關鍵詞67組??梢淮涡缘牟樘幹皇菣嘁酥?,當抖音帶貨能力漸漸被品牌商認可,這條產業(yè)鏈上有可能會繼續(xù)滋生不法商販,流量為上的抖音真的能承擔起監(jiān)管之責嗎?
張一鳴四面突襲,或許代表一個新晉企業(yè)挑戰(zhàn)權威的活力,但在過程中卻不斷以用戶信任為犧牲品,如今它可能要承擔這一后果。記得在內涵段子被關停時,業(yè)界更多還是一片惋惜之聲,但僅僅不到兩個月,外界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出天壤之別,此次侮辱英烈的廣告一出,更是導致封殺抖音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更大規(guī)模地吸引流量,抖音不只是游走在被大眾討伐的邊緣,更無懼傷害用戶情感,封殺或許不可能,但如果再多幾次這種過錯,估計抵制抖音的聲量或許要和低俗化的頭條有的一拼,這需要抖音反省和警惕。
用戶何時能成為頭條系產品的真正受益者?
近日知乎周源在接受采訪、回應與悟空問答的競爭時表示,“一個更好的平臺是去幫助大家認識世界,能夠持續(xù)迭代,最終的評判標準是,用戶是否能夠變成這件事情里的參與者和受益者?!?/p>
“受益”一詞很難判定其標準是什么,對抖音等頭條系產品的用戶來講,可能沉迷于自己偏愛領域或長期觀看低俗內容,用戶本身反而覺得“受益”。但恰恰是不察其害,才更應該警惕頭條系產品利用人性弱點給用戶帶來的負面影響。
換句話說,頭條系產品天生所帶的“信息繭房”,正在削弱用戶接受內容時正常思考的能力,這對用戶莫不是一種更層次的傷害?
我在之前的文章《內容黃金時代的困境:拿著粗鄙當精致》也提到,用戶從之前的主動找尋變?yōu)楸粍咏邮芴暨x過的內容,盡管號稱是適合個性喜好的投放,但主動變被動的質變,不可避免地會縮小外部信息的輻射入口。這種接受內容投放時渾淪吞棗的形式,對用戶群體來講,何嘗不是另一種內容獲取上的粗鄙呢?更何況,抖音等平臺造假內容泛濫,更需要用戶加以辨別。
而擴大到認知層面,如果說知乎被周源認為是幫助用戶認識世界,那頭條系顯然更傾向于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并沒什么過錯可言,但頭條系產品給用戶帶來的更像是一種片面認知,一則,用戶皆趨利避害,算法推薦下的內容都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二則,當一個人把過多的時間放在探索和深入自己喜好,或沉迷于自己喜歡看到的世界,久而久之或許會坐井觀天。
就像抖音上被封殺的溫婉,現(xiàn)在依舊有一片支持其的粉絲,表面上的擁立其實代表著他們可能存在相同的價值觀,溫婉的個例只不過會激發(fā)一些用戶發(fā)現(xiàn)自己進而模仿。
可抖音能封殺一個溫婉,卻不見得會斷了所有炫富、泡夜店、一夜爆紅的網紅的去路,因此依照現(xiàn)在用戶對抖音的沉迷程度,潛移默化的滲透只會導致網民受片面認知指引,一路走下去。
馮驥才曾經指出“一個民族文化的粗鄙帶來的問題,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損害,而是影響著民族素質的下降,同時致使人們喪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毕鄬τ隈T驥才的擔憂,張一鳴似乎沒有這層憂慮,他曾揶揄,歷史上精英們一直在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對于進擊中的抖音,對于頭條的成長,張一鳴急需反思。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lián)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