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巢網】
Realme一開始模仿小米在印度銷售超低成本紅米手機的模式,那么,在可穿戴設備方面,它為什么不走同樣的道路呢?今天,該公司宣布推出Realme手環(huán),這無疑是為了與小米簡單而成功的Mi手環(huán)系列競爭。
Realme Band的屏幕尺寸為160x80,直徑不到一英寸,底部有一個用于切換功能的虛擬按鈕。當用戶抬起手腕時,傳感器會喚醒屏幕。據Realme介紹,有多種表盤樣式可以通過Realme Link應用程序更換,而且該表帶幾乎支持所有應用程序的通知。
這款手環(huán)可以進行心率監(jiān)測、睡眠跟蹤、起床和運動提醒等典型的可穿戴健身活動。IP68是防水的,有9種運動模式,包括一種專門追蹤板球的運動模式。我不確定你是否打算在防守時打開它,但這對印度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接觸。
這款Realme手環(huán)售價1499盧比(20美元),將于3月9日在印度的realme.com或亞馬遜上銷售。它有三種顏色——黑色、黃色和綠色——Realme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在更多地區(qū)發(fā)布。
]]>前幾天,久未在市場上有動靜的努比亞終于發(fā)聲,正式發(fā)布了一款可穿戴智能產品——努比亞α。與其他智能手表相比,努比亞α的屏幕要大得多,達到了4英寸,而且采用的是可折疊柔性屏。500毫安時電池,最長續(xù)航一周,支持快充;搭載500萬像素、82度廣角攝像頭;與聯通合作,支持聯通eSIM卡。
努比亞品牌聯合創(chuàng)始人、高級副總裁倪飛稱,努比亞α比其他智能機更便攜,比手表更智能。他在發(fā)布會上將阿爾法與Apple Watch4進行比較,自豪地稱可“吊打”蘋果手表。這么牛氣的產品,當然要配上一個好價格:黑色eSIM版售價3499元,流光金eSIM版售價4499元。
雖然在外界看來努比亞α只是一款改良后的智能手表(也有認為是大屏幕智能手環(huán)),但努比亞卻堅持將其稱為 “新物種”——腕機。努比亞的理由是:它比傳統(tǒng)智能手表的功能更齊全,除了時鐘、定位、語音、通話、短信等之外,它還具備看視頻、拍照、截圖、視頻通話、掃碼支付等功能。
不過,以具備某些功能來判斷一個商品的品類歸屬是有爭議的。比如說,其實很多智能手表也可以通話、收發(fā)短信,但業(yè)內通常還是將其歸在智能手表之下,并不認為它們是手機。同樣,努比亞α具備了一些智能手機的功能,也不代表它就屬于異型手機的范疇。最好的歸類方法,應該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購買它們的用途是什么,大家多作為手機來用那就是手機,用作手表則歸屬于手表。
如果努比亞α的功能和體驗基本能夠替代手機,那么努比亞的新物種定義就可以成立。不過,遺憾的是,努比亞α所謂腕機并不能取代我們手中的智能手機。細長的較小屏幕和反人類的操作,讓這款腕機的用戶體驗不可能很好。
努比亞α盡可能地采用了較大屏幕,但仍只有4.01英寸960×192像素。即便如此,仍有用戶抱怨過于腕機笨重粗大,看來屏幕大小和佩戴體驗很難兩全。非常規(guī)的長寬比例讓實際體驗大打折扣,無論是看視頻、資訊還是查看信息都非常別扭,甚至遠不如第一代iPhone的3.5英寸屏幕。抬著手腕扭轉90度的姿勢,極不符合人體結構,比日常我們拿著手機要吃力得多。如果想正經看視頻啥的話,還必須得摘下來。操作費勁效果又差,那為何不直接用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手機呢?
在京東商城上,努比亞腕機的評價目前1169條。好評率達到了96%,看起來還算差強人意。但沒有NFC、無法安裝APP,待機時間短、藍牙版本低、沒有瀏覽器、不能文字輸入等一系列問題讓用戶抓狂,有用戶氣憤地評論說,高端智能手表能干的事情,它都幾乎干不了,自己相當于買塊半曲面屏。
既然根本無法替代手機的基本功能,憑什么說你不是智能手表而是手機的新物種?
有評論認為,努比亞之所以推出腕機,就是看中了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的高速增長。據IDC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臺,同比增長28.5%。其中成人手表市場出貨量654萬臺,同比增長37.8%。與之相對的是,國內手機市場去年同比出現了下降。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2018全年出貨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在2018年出貨衰退趨勢明顯,全年出貨量為3.96億臺,同比跌超14%,市場規(guī)模一下跌回到2014年前。
在手機市場上,努比亞想追上華為小米和OV兄弟比較困難,不如另辟蹊徑在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上嘗試。
有人習慣以鐘表為例子,來說明可穿戴產品將取代可便攜產品成為趨勢的證據。但實際上,鐘表只是個別案例,并不能代表消費產品的整體趨勢。用戶選擇什么樣的商品,并非只關心它的便攜性。決定用戶喜歡哪類產品的因素很多,除了價格之外主要就是綜合體驗,比如產品功能、操作便利性、舒適度等。智能手表推出多年,并沒有能夠對智能手機形成有效沖擊。因為智能手機的功能幾乎可以替代智能手表,但智能手表卻無法替代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環(huán))只是擠壓了傳統(tǒng)手表的生存空間,并沒有獲得多少之外的新市場。
也就是說,看似出貨量增速很大,但很可能是在小基數上的有限增長,可穿戴設備市場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即便品牌號召力強大如蘋果,其智能手表在推出一年后就遭遇了大滑坡。直到產品性能優(yōu)化后,才穩(wěn)住了陣腳。去年蘋果智能手機的出貨情況還不錯,達到了2200萬只。但與曾經高達560萬只的季度出貨量相比,還是有所遜色。
努比亞α高于蘋果Watch,性能卻不如普通品牌的智能手表。以努比亞α目前的功能和定位,僅憑借一塊屏幕和一個生造的新物種概念,很難實現預定的市場策略。作為一款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努比亞α在強手如林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上難以突圍,想成為努比亞未來新的增長點,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持續(xù)投入。
將寶押在競爭激烈而又小眾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我不認為努比亞找到了另辟蹊徑的好辦法,更像一個策略失誤。
盡管說努比亞α這個產品比較雞肋,但并非一無是處。它至少證明了兩方面的價值:努比亞沒有放棄努力,仍在積極進行新品研發(fā),品牌的精神面貌不錯;努比亞α腕機的發(fā)布,確實為它帶來久違的較高關注度,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
用戶關注度的提升從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的變化就能反映出來。
努比亞的百度搜索指數平常在60000左右,4月8日便迅速上升至90826,漲幅達到50%。由于百度指數無法收錄到微信內搜索情況,這個漲幅并不太能反映腕機的整體熱度。我們有必要再來看看努比亞的微信指數變化。
通過腕機來進行營銷刷存在感是可以的,但指望一款雞肋產品來建功立業(yè)不太現實。努比亞應該將努比亞α視為打響品牌知名度的項目,沖在前面;而在后面有計劃地推出手機新品,利用努比亞α的流量吸引消費者關注,繼而帶動銷售提升。
遺憾的是,努比亞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波寶貴的流量機會,為整個品牌和旗下產品進行引流造勢。努比亞α只是一個單獨發(fā)布的產品,并未見到其發(fā)布新手機產品,形成組合營銷。早前被傳四月發(fā)布的紅魔3手機,如今半個月過去了沒見動響。
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以微信指數為例,4月8日開始快速上升,在4月9日達到最高峰,隨后4月10日便迅速回落至182700,環(huán)比大跌了85%;4月11日降至98112,急劇降溫。再到現在,努比亞的熱度便跌回了平常水平。很可惜,努比亞α作為“新物種”熱點的營銷價值基本流失殆盡了。
對于“新物種”來說,如果未能一炮打響,今后市場銷售就不易打開局面。很遺憾,努比亞α未能一炮打響。它以一個不成熟產品的身份匆忙上市,雖然用腕機新物種的概念賺足了噱頭,但實際功能、體驗與宣傳高預期相去甚遠,很容易像錘子那樣陷入夸大營銷的死亡陷阱。即便在開始有一定銷量,但很可能因為口碑而失去更多的用戶。
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上,產品只是一個硬件終端,后面是一個產業(yè)鏈和服務生態(tài)。無論是產品研發(fā)、品牌號召力還是生態(tài)建設能力,努比亞與競爭對手相比都不具備優(yōu)勢。品牌號召力自不消說,二三線品牌在一線品牌面前難逃被吊打。努比亞的產品研發(fā)能力不如華為、小米,生態(tài)建設能力更是遠不如蘋果,都缺乏比較優(yōu)勢。
蘋果、小米等廠商的可穿戴智能設備用戶基數達到數千萬,與它們相比,努比亞很難實現規(guī)模經濟,導致其單位成本居高不下。這可能也是努比亞α定價3499元起的根本原因。過高的價格抑制了產品需求,造成努比亞α銷售不佳、用戶基數難以擴大,而用戶基數小就無法實現單位成本下降。努比亞α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之中,難以破解。
想要從惡性循環(huán)中破壁而出,除非采取激進的市場策略,前提是需要大手筆投資和承擔較高的啟動成本。以其資源實力,努比亞在一個小眾市場這么做是否劃算,要打個大問號。預計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努比亞在權衡再三之下,最終將作出戰(zhàn)略放棄的可能性非常大。
也就是說,所謂“新物種”努比亞α很可能只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產品。
]]>螞蟻蟲——科技自媒體、企業(yè)戰(zhàn)略分析師,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曾入圍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體作者、2016年鈦媒體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網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網年度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
盡管智能可穿戴設備熱度下降,可誰也不會否認智能手表在該分支領域中處于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就連傳統(tǒng)的手表廠商都在向智能手表領域發(fā)力,足以證明這個市場的火爆。
近日,高端手表廠商萬寶龍發(fā)布品牌首款智能腕表Summit, 并接入Keep運動健身應用作為內置預裝程序,滿足用戶在多運動場景下使用健身課程教學、運動心率監(jiān)測、跑步數據反饋等功能。Keep本次與萬寶龍達成合作,將助力后者把高級制表規(guī)范融入智能手表范疇,向可穿戴式奢華智能腕表領域全面進軍。
據了解,這并非是Keep首次與智能手表廠商及產品達成合作。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Keep陸續(xù)接入蘋果、華為、LV等智能手表系列產品,均是作為首選運動類應用程序出現。Keep與一線智能設備廠商合作,不只是擴大自身影響力,還將與合作伙伴攜手,為用戶打造全新智能運動生活體驗。 而萬寶龍作為高端手表廠商,首款新品就選擇與Keep合作,背后原因究竟幾何?
1、“硬”的力量也要有“軟”的支撐
萬寶龍新品Summit定位為高端智能手表,意在為高端用戶打造智能生活體驗。 采用高級制表標準與數字科技,搭載目前市面上最快的高通驍龍Snapdragon Wear 2100處理器,并支持安卓和IOS雙系統(tǒng)。
而智能可穿戴設備,再強勁的硬件性能也要有“軟”的支撐,只有軟硬件充分結合才能為用戶帶來非凡體驗。Keep坐擁9000萬用戶基礎,是運動健身類產品的代表 ,更是智能設備廠商合作的首選對象。Keep的專業(yè)健身教學加上跑步與騎行形成完整的運動場景閉環(huán),而這背后更體現出的是Keep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利用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快速響應,并用大數據反饋用戶運動行為形成科學的運動決策指南。 這不只是Keep在一端設備的體現,而是全設備場景的覆蓋。
智能手表同智能手機一樣,是用戶的貼身助手。Keep接入萬寶龍新品,讓用戶在碎片化時間可以實現運動健身的需求。Keep 手表端與app端賬號同步,詳細記錄并同步用戶使用行為及數據,健身課程在手表端還有專屬語音教學以及圖像提示,人性化的設置與便捷的操作,為Summit增添智能之翼。不知從何時起,用Keep就是一種時尚的選擇、態(tài)度的體現。
2、產品技術實力影響最終合作的結果
消費升級給用戶的影響越發(fā)凸顯,用戶對產品品質以及使用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智能可穿戴設備來說,產品技術是驅動力,技術創(chuàng)新必定帶給用戶極致體驗。而在硬件標準提高的同時,軟件同樣也要有“與時俱進”能力,去滿足硬件的使用需求。
以萬寶龍Summit這款新品來看,除了采用最新安卓Wear 2.0系統(tǒng)外,還選用驍龍Snapdragon
Wear 2100處理器,為的就是要形成流暢的操作體驗和用戶界面,確保與應用程序無縫對接。 這樣的技術標準與系統(tǒng)選擇,對引入的應用程序也提出了技術匹配要求。 需要雙方技術人員,根據產品特性,投入時間不斷進行修改、校對,這對技術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讓軟件與硬件實現真正的無縫對接。
Keep始終把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放在第一位,更走在了行業(yè)前沿。據了解,在今年5月份蘋果CEO 庫克到訪Keep時,庫克特地與Keep的技術人員交流ios版本開發(fā)遇到碰到哪些問題。Keep技術人員針對ios版本當前開發(fā)時遇到問題現狀進行詳細說明,并提出了最優(yōu)解決方案。這讓當場的庫克都拍手稱贊。
回到本次萬寶龍選擇合作的廠商來看,不乏支付寶、滴滴及Keep等在內的國內一線互聯網公司,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互聯網公司,保證在遇到技術難題時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基于雙方共同的目標,能夠達成共識,最終完成。
3、跨界品牌合作的訴求是否一致
暫且先不論萬寶龍本次與Keep合作,單獨拿出以前蘋果、華為及LV這些合作對象來看,就足夠亮眼。前兩者分別為智能手機行業(yè)的領導者,而后者是時尚奢侈品的知名品牌。
經過分析可以發(fā)現,運動應用已經成為智能手表所有場景中使用頻率最高,需求最大的一類,是直接連接需求,打通場景,刺激用戶頻繁使用手表的關鍵動因。Keep在產品體驗上的出色表現,讓用戶感知到智能設備能夠帶來運動、健康等方面的智能化貼身服務,有實際的使用、存在價值。對企業(yè)而言,創(chuàng)新產品的出現,不只是為企業(yè)帶來利潤的回報,更要用科技力量來改變影響用戶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美好科技生活。? 畢竟做一家可持續(xù)的受人尊敬的企業(yè),要時刻把用戶價值為第一。
如此來看,萬寶龍首選 Keep,實在也是明智之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