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孟郊曾經(jīng)用一句“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來表達自己金榜題名時的喜悅之情;
而現(xiàn)如今,河南省新蔡縣第一高級中學的趙同學,內心里應該也正在洋溢著類似的心情。
原本已經(jīng)復讀了一段時間,開始了自己“二戰(zhàn)”之旅的他,卻在短短幾天內命運接連發(fā)生了多次跌宕起伏的反轉與再反轉。
并在幾經(jīng)波折后,最終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與監(jiān)督)下,一度被北大退檔的他,最終還是得到了北大的補錄,得以前往自己夢寐以求的燕園度過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活,也為這件一度引發(fā)輿情洶涌的事件畫上了休止符……起碼暫時是這樣。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起事件的始末:
在2019年7月10日,也就是今年的高考成績放榜之后不久,北京大學招生辦依據(jù)“國家專項計劃”,準備在河南省招收8名符合投檔線的理工科學子;
但有趣的是,由于該計劃第一志愿中的八名學生,前六名的最低高考成績?yōu)?67分,而第七第八名則分別只有542、536分,比第六名低了一百多分。
湊巧的是,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偏偏在第二志愿中,又找到了若干名成績600以上的高分考生(672分)。
于是,招生辦工作人員在秉持“擇優(yōu)錄取”這一院校方宗旨的前提下,聯(lián)系河南招生辦將第一志愿中的這兩名隊尾考生做出了“退檔”處理,轉而錄取了第二志愿中的兩位高分考生。
毫無疑問,北京大學一方這樣的操作,自然是讓那兩名學生的內心感到了莫大的委屈——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說,“志愿優(yōu)先”也是白紙黑字寫的清清白白的條例。
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只有在符合錄取條件的第一志愿考生全部錄取完畢后,且還存在缺額的前提下,再從第二志愿中進行補錄……不然區(qū)分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意義何在?
因此,無論是兩位考生還是河南考試院,都試圖據(jù)理力爭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并就此與北大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zhàn)。
首先亮劍的當然是要為自己的退檔操作給出說法的北大;先不管他們的理由到底站不站得住腳,反正氣勢是非常充足的。
“(該考生)高考成績過低,根據(jù)我校教學強度,若錄取該生,考生入校后極有可能因完不成學業(yè)被退學,本著以人為本,為考生負責的態(tài)度,特向貴辦申請退檔。”
而河南省考試院那邊表示你這種操作不按規(guī)矩出牌,老子不接這一套;于是河南方面反手又再給了北大一次機會。
“(俺們)河南整體生源質量較高,考生基礎扎實,請考慮為盼。”
然后就進入了第二回合,北大這一次決定使出復讀機戰(zhàn)術……沒錯,他們把第一次的那番話一個字沒改,又發(fā)了一遍。
“(該考生)高考成績過低,根據(jù)我校教學強度,若錄取該生,考生入校后極有可能因完不成學業(yè)被退學,本著以人為本,為考生負責的態(tài)度,特向貴辦申請退檔?!?/strong>
這下子還真有點把河南這邊惹惱了,咋地,你那是網(wǎng)卡了還是不把咱這當回事,連多想個敷衍的理由都不樂意?看來不把話說重點不行了是吧?!
“按照‘高校負責,招辦監(jiān)督’的錄取原則,請貴校研究決定,遺留問題由學校負責。”
可惜河南方面在語氣上的試壓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北大還是猶如一臺復讀機般,來來回回念叨著那一句:
“(該考生)高考成績過低,根據(jù)我校教學強度,若錄取該生,考生入校后極有可能因完不成學業(yè)被退學,本著以人為本,為考生負責的態(tài)度,特向貴辦申請退檔。”
得,既然人家這一副明擺著不打算和你好好溝通的樣子,那也就沒什么好談的了;
這一次河南方面最終選擇接受了退檔,而作為當事者的趙同學也動身前往學校,開始準備復讀。
但這起事件到這里其實才剛剛開始,當一位匿名網(wǎng)友把此事在社交網(wǎng)絡上捅了出來后,大量被激起義憤的路人網(wǎng)友們,開始為事情得走向帶來了轉機。
很快,這起事件就在網(wǎng)絡上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在登上了多家資訊平臺的熱榜,引發(fā)全民熱議的同時,也讓北京大學遭到了眾人的聲討,甚至迫使其不得不關閉了自己微博下方的評論。
洶涌的民意最終讓原本高冷的北大“屈服”,選擇以補錄那兩名退檔考生的舉措,來平息網(wǎng)友們的憤怒。
最終,就像童話故事里公主嫁給了王子,從此過上了幸??鞓返纳钜粯?;兩名遭遇不公對待的考生成功圓夢北大,將前往燕園度過自己未來的四年大學生活。
真是一個典型的大團圓結局呢……才怪,現(xiàn)實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打出prefect結局。
在北大做出補錄兩名退檔考生的決定之后不久,一些疑似為北大學子發(fā)言記錄的圖片開始在網(wǎng)上不脛而走。
(圖源豆瓣)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這些言論到底是不是真的由北大學子發(fā)出的,還有待商榷;畢竟給我?guī)着_手機,這樣的圖片想做多少就能有多少。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圖片中的言論的確點出了一個眾人之前并未想到,或者說不愿意去想的盲點:
即便北大師生以無比包容的心胸,在這起類似輿論綁架的事件之后,真的能做到對那兩名考生不施加任何“特殊對待”。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這兩位學子,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就能夠一帆風順的走下去。
很多人都認為北大在最開始用來向河南招生辦申請退檔時,給出的“擔心無法完成學業(yè)被退學”這一理由,只是他們用來搪塞的一個借口。
但事實上,與許多網(wǎng)友們想象的不同,中國頂尖高校對于學生的要求是真的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嚴苛。
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例,這所學校里每年都有大量學生因為無法達到學分要求而被退學,其平均退學率甚至高達17.7%!
換而言之,在那些每年按照正常分數(shù)線,在高考中取得驕人成績入學的學子們中,依然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是無法拿到畢業(yè)證的。
當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全中國退學率最高的高校,但作為“清北”之一的北京大學,他們對于學生的要求又能低到哪里去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高考分數(shù)并不代表個人能力的高低;但高考分數(shù)起碼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對于應試教育的適應能力。
要做到不被退學,正常完成學業(yè)并取得畢業(yè)證、學位證,那么能夠通過各科目期末考生的應試能力還是必不可少的。
觀察北京大學在河南省的理工科統(tǒng)招最低分數(shù)線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名學生在高考中體現(xiàn)出的應試能力與他們未來的同學存在接近140分的差距。
而在這兩人未來的四年里,面臨的每一場考試、每一份試卷甚至是每一道題目,都將是以那些比他們高出140多分的同學作為參照標準去進行設計的……
很多小伙伴都有過從普通班調到重點班,又或是從初中升入高中后,面臨的學業(yè)壓力陡增,甚至跟不上班的切身經(jīng)歷;
而從原本的普本水準突然跑去頂尖名校的這兩名學生,他們又能否克服自己身上面臨的壓力呢?
一張北大的畢業(yè)證自然是金光熠熠,甚至能夠讓持有者改變命運走上一條更為寬廣的人生道路;但一張北大的肄業(yè)證可就不一定還能有如此效果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這兩名學子而言,這場因為機緣巧合之下展開的北大之旅到底是福是禍,如今可能還不能下定論。
說起這起事件的另外一個當事者北大,仔細分析下來,他們在未來要頭疼的問題可能還要更大不少。
別的不說,光是這兩位補錄進來兩名學生就是一個大問題。
現(xiàn)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已經(jīng)被曝出了這么多疑似北大學子的惡意發(fā)言,那么如果這兩位以后真的跟不上班,掛科太多以致于要被退學;
到時候,北大師生是否存在針對這些學生的“霸凌”、“惡意報復”等行為,就成了一團說不清的爛賬。
網(wǎng)友們就是要一口咬定,因為你們在學校欺負了人家,才讓人家厭學掛科;這就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
更糟心的還在后面,假使北大方面為了不出現(xiàn)上述這種情況,讓老師們多照顧一下人家,(甚至分幾個學伴去補補課啥的),再加上兩位學生自己也爭氣,最終順利完成學業(yè)……那北大還是要被網(wǎng)友們罵上一次熱搜。
“北大之前牛逼轟轟,退人家三次檔一口咬定說別人跟不上學習進度……結果現(xiàn)在人家不是好端端畢業(yè)了?”
嘖嘖,雖然這一幕還未發(fā)生,但是網(wǎng)友們給北大準備的,那些什么“狗眼看人低”、“地域歧視”等帽子應該已經(jīng)是躍躍欲試了。
可以說,從這兩位學生被北大補錄的這一天開始,北大基本上就相當于已經(jīng)在未來的某一天給自己預定了一次熱搜……負面的那種。
不過別看北大先是現(xiàn)在在網(wǎng)上被網(wǎng)友們臭罵了一頓,在不遠的未來里大概率還要因為這件事的后續(xù)發(fā)展再被群嘲一次,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
但是認真說起來,這倒也算得上是他們自作自受。
你堂堂北京大學的投檔線,怎么可以劃得那么低呢?
現(xiàn)實情況就是,北大在河南專項計劃的投檔線低到了500多分,但事實上北大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真的錄取那些不到600分的人。
用一個不恰當?shù)谋扔?,這就像是一場相親,女方說自己的擇偶要求是身高達到一米八;
結果人家看了,覺得自己挺符合標準,屁顛顛地大老遠跑過來見你,結果女方突然來了一句“身高低于二米二的半殘廢,趕緊給老娘爬開”。
這要換個脾氣火爆的,不得當場一大耳刮子就上去了?!
當然,大伙也知道,這是因為國家專項計劃的投檔線,大概率不是北大自己人設定,而是走的國家統(tǒng)一標準。
但是既然有關部門的政策細節(jié)上存在一些誤差,作為當事人的貴校就要第一時間去提出來,并尋求解決辦法?。?/p>
貴校身為TOP2的名校,在有關部門那據(jù)理力爭一下,表示這個投檔線劃得太低不符合實際情況,多少應該還是有點作用的吧~
可惜不知道是出于僥幸心理,還是因為純粹的官員懶政,這件明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就這樣一直拖了下來。
直到現(xiàn)在,當終于有兩個身高一米八的漢子在看到貴校的征婚啟示找上門來后;真實要求是二米二的貴校才開始慌了神,在眾人的聲討下昏招頻出,并在最后來了個啞巴吃黃連。
很多人在這起事件發(fā)生后,都只是非常情緒化的選擇支持退檔考生,又或是支持北大,通過在網(wǎng)絡上你來我往的一番大戰(zhàn),打了場好不熱鬧的鍵盤戰(zhàn)爭,力圖要爭出一個對錯。
但其實真正引發(fā)出這起事件的元兇,是那條被所有人忽視的、不合時宜的投檔線。
扶貧歸扶貧,國家專項計劃的投檔線也應該做到充分考慮現(xiàn)實情況,在各高校原本的分數(shù)線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而不是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大降一百多分。
如果僅僅只是把北大“服軟”,補錄退檔考生作為這起事件的終點,而將規(guī)則上的漏洞忽視、不改。
那么今天誘發(fā)出來的問題,尚且還能拎出來一個北大背鍋;但中國又有幾個北大,可以出來為底層規(guī)則的漏洞背幾次鍋呢?
請登錄以參與評論
現(xiàn)在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