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刷屏周杰倫的新歌,或是全民參與的618購物節(jié),其中提到“創(chuàng)造”購物節(jié),快手平臺便是其中的實踐者之一。為推動快手電商的發(fā)展,快手“發(fā)明”了比618提前兩天的“616”實在購物節(jié),同樣剛剛接近尾聲,并且這已經是快手616的第三年。
對于616電商大促節(jié)所取得的成績,快手官方所披露的數(shù)據是在66信任日大促營銷專場中,活動累計GMV8839萬,累計場觀1.08億。
且先不說此次戰(zhàn)績的好與壞,從營銷服務、直播與電商等角度,快手的持續(xù)虧損、業(yè)務受限、流量觸頂?shù)入y題,像無形的觸角一樣一路裹挾其前行。
營銷服務收入上升,卻難以緩解虧損現(xiàn)象
2022年Q1,快手所公布的業(yè)績報告中顯示,其線上營銷服務營收為114億元,同比增長了32.6%,是快手營收占比的?53.9%,超過半數(shù)??梢?,即使快手有著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的稱呼在外,但其內核還是一家“廣告公司”。
身為一家受到用戶青睞的“廣告公司”也沒什么不好,畢竟在各種紅利都短缺的情況下,流量還是投資者最為看重的標準之一。
不過,快手為維持其“知名度”,在營銷費用上所投入的巨額支出,不僅沒有令其在營銷服務這條路上輕裝上陣,反而一直在“負重前行”。
這一點,在快手的虧損額中更能體現(xiàn)。
快手此前發(fā)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收入為210.67億元,經調整后的凈虧損為37.2億元,比起2021年第四季度的凈虧損35.69億元,虧損額要高一些。
再參照2020年78.7億元的虧損額,以及2021年188.5億元的虧損額,或許可以推測,快手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可能還是很難擺脫虧損的境遇。
此外相關數(shù)據指出,2019年到2021年,快手市場和銷售費用的支出分別為98億元、226億元、441億元,銷售費用率占了很大一部分。只是巨額的投入,不僅讓快手陷入了巨虧的境地,也并沒有助推快手的業(yè)績實現(xiàn)迅猛增長,反而增速愈發(fā)緩慢。
縱觀各大互聯(lián)網平臺的虧損原因,不外乎營銷推廣成本的攀升,以及投資新業(yè)務等,快手也不例外。就像在2020年,為發(fā)力電商板塊,快手加大了該領域的投入力度,銷售費用的支出因此水漲船高。
從快手的角度,營銷服務的所獲得的營收能夠占其收入的大頭,對外可以說是平臺優(yōu)勢資源的加持,實際上其為此投入了多少營銷費用,想必只有自身才知曉答案了。
直播陷入窘境,快手還能打什么牌?
這些年,短視頻起家的快手,憑借著“老鐵”們的擁躉一路走到了今天,后進軍的直播業(yè)務也培養(yǎng)出了不少知名頭部主播,直播的利好給快手帶來了可觀的現(xiàn)金流收入,成了快手最拿得出手的業(yè)務之一。
只是后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因為“賣假貨”等丑聞,以及監(jiān)管政策的逐漸收緊等,一度使得快手的直播事業(yè)口碑與業(yè)績出現(xiàn)大滑坡,從2019年直播打賞收入達300億元以上的風光時刻,一度跌到了2021年的負增長階段。
雖說后來快手提出了一些扶持新手主播的計劃與舉措,成效卻并不明顯。
不過,在國內直播帶貨的平臺中,快手的直播業(yè)績雖算不上第一位,但還算靠前,況且隨著入局者們的大力探索,直播帶貨行業(yè)的發(fā)展日趨成熟,快手不可能輕易就舍棄這塊大蛋糕。
畢竟從“各路神仙”都入局直播帶貨這一現(xiàn)象來看,想必大家都領域到了一個真諦: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
一方面,隨著互聯(lián)網流量紅利的觸頂,用戶增長陷入停滯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如何從存量用戶中尋找增量,“賣貨”對快手這種用戶粘性相對不低的平臺而言,是極為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直播帶貨以其新穎的商品呈現(xiàn)方式,加上價格優(yōu)勢等,能夠輕易贏得消費者的心,是不少互聯(lián)網平臺“刷業(yè)績”的不二之選。
不過,結合快手的電商業(yè)務,其直播和電商業(yè)務之所以沒能“打敗”營銷服務,成為快手營收的最大貢獻者,其電商底層架構根基的不牢固,供應鏈、支付等設施與配備的不到位等,或許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否則,自帶直播與短視頻這兩大天然的流量來源,快手何愁賣不出貨呢?
從長遠之道看,快手想要打造一條完整的電商產業(yè)鏈,是極為關鍵的,也是極難攻克的。
這不,為尋找新的增量,快手近期還盯上了云服務,只不過市場雖有發(fā)展空間,但前頭已有勁敵,前途未可知。
面對這樣的窘境,快手還能打什么牌?其所盯上的云服務或許是一個答案,奈何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前有勁敵,后有技術受限。但愿快手能夠在云服務這條道路上砥礪前行,而不是“退退退”吧。
獲取流量,皆為利來
而隨著各行各業(yè)的競爭日趨進入白熱化階段,平臺們都在感嘆互聯(lián)網人口紅利消失,不是“這里失”就是“那里失”。而平臺們該“憎恨”的并不是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是在百花齊放的互聯(lián)網市場,卻只能苦于自身沒有足夠的底氣,去贏得消費者的長期駐足。
這些年,電商平臺們?yōu)榱朔龀稚碳宜氤龅霓k法,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即使在購物節(jié)大促中所創(chuàng)下的“新高”一次次刷新,但對平臺而言,關鍵還是要保證平臺流量的正常運轉,否則,就連大促日都有可能門可羅雀。
流量作為平臺們成功路上的強大助推器,在龐大的互聯(lián)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亦如快手在短視頻領域所獲得的成就,少不了流量的推動。但處在紅利消散的分岔路口,流量這個“傲嬌”的虛擬物,就連“充錢”了的快手也沒有多看一眼。
長遠來看,快手在“不虧損”和實現(xiàn)盈利道路上的探索,就像一場沒有歸途的旅行,“老鐵”們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不為別的,皆為利來。